[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59236.9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3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福建 |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张会会 |
| 地址: | 274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建筑 排水 排污 管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涉及管道排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通污管,通污管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污仓,储污仓上表面内部于通污管下表面处设置有限流槽,限流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流板,主管道内部靠近通污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筛污盘。本实用新型通过通污管、储污仓和筛污盘等结构的使用,使装置可实现对排污过程中较大污块的截留功能,有效避免管道阻塞;通过通污管、限流槽、限流板、储污仓及其各安装部件等的协作,使装置可在不影响主管道排污作业的同时实现对截留的污块进行清理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排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是将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管理和系统的统一协调优化设计的现代建筑群体概念,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高效便捷的居住环境。在给城市建筑群设计排水排污管道时会面临排水过程中出现较大杂物堵塞管道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2020206389.6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包括第一污水流通管、杂物截留管和第二污水流通管,所述杂物截留管位于第一污水流通管的右侧且与第一污水流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流通管位于杂物截留管的右侧且与杂物截留管相连通,所述杂物截留管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缺口。该管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截留杂物管道拆下取出,然而城市污水时刻都在排放,取下势必要关停管道工作,既繁琐且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通污管,所述通污管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污仓,所述储污仓上表面内部于所述通污管下表面处设置有限流槽,所述限流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流板,所述主管道内部靠近所述通污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筛污盘。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储污仓正面转动连接有清洁门,所述清洁门一侧上下对称安装有梅花栓,所述储污仓下表面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活动连接有盖体。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槽内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限流槽远离所述通污管的一侧贯穿所述储污仓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板为L型,所述限流板下部前后端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储污仓与所述限流板之间插接有销钉。
进一步地,所述筛污盘正面纵横交错状均匀设置有筛条若干,所述筛污盘竖直面距所述通污管小于5cm,所述主管道与所述通污管以及所述储污仓内部之间为贯通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主管道、通污管、储污仓和筛污盘等结构的使用,使装置可实现对排污过程中较大污块的截留功能,有效避免管道阻塞;
2、通过通污管、限流槽、限流板、储污仓及其各安装部件等的协作,使装置可在不影响主管道排污作业的同时实现对截留的污块进行清理的工作。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福建,未经张福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92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