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柱与钢结构楼板用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9235.4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4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陈新喜;陈华;刘天龙;刘天颖;李赟;张雨溪;王强;谢燕辉;李承龙;肖骁;庞程程;潘钧俊;蒋佳磊;司法强;黄沛林;赵武;余少乐;吴振东;孙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0 | 分类号: | E04B5/00;E04B5/32;E04B5/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楼板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柱与钢结构楼板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1)和连接板(2);连接柱(1)同轴设置在框架柱(3)上,连接柱(1)的设置位置位于钢结构楼板(4)的钢梁(41)的安装高度处;两块环形结构的连接板(2)分别同轴安装在连接柱(1)的外壁上,且两块连接板(2)的标高分别位于钢梁(41)的上翼缘标高和下翼缘标高处,使钢梁(41)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分别与两块连接板(2)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通过环形连接板实现楼板钢梁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建筑结构中梁与柱之间的有效连接,且连接节点处的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柱与钢结构楼板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公建项目越来越多的采用装配式建筑,在主体结构设计中经常采用钢结构,尤其在受力较为复杂的异形部位通常采用钢结构或者钢管混凝土结构,充分发挥装配式钢结构的优点,在加快现场施工速度的同时施工质量得以保证,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加绿色环保。
在常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时,楼承板的钢梁与竖向受力的框架柱之间的连接做法通常是:在框架柱钢筋绑扎好后预埋钢结构预埋件,将预埋件与框架柱主筋进行有效固定,待框架柱结构达到混凝土强度要求后再进行钢梁与预埋件的有效焊接。当框架柱为圆形柱和异形柱时,预埋件应与柱外边线型保持一致且定位准确,需要根据框架柱外形尺寸对预埋件进行定制加工,施工周期较长,且异形结构焊接时对其焊缝质量要求也相当高,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质量缺陷,且由于梁柱节点位置受力较大,焊接质量缺陷会直接影响结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柱与钢结构楼板用连接装置,能通过环形连接板实现楼板钢梁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建筑结构中梁与柱之间的有效连接,且连接节点处的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与钢结构楼板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和连接板;连接柱同轴设置在框架柱上,连接柱的设置位置位于钢结构楼板的钢梁的安装高度处;两块环形结构的连接板分别同轴安装在连接柱的外壁上,且两块连接板的标高分别位于钢梁的上翼缘标高和下翼缘标高处,使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分别与两块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柱为中空圆柱形结构,连接柱内部浇筑混凝土,连接柱的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栓钉。
所述的连接柱的外径与框架柱的外径相当,位于连接柱下方的框架柱的主筋向上插入连接柱内并延伸至连接柱的上部。
所述的连接柱与框架柱浇筑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连接柱的上端高于钢梁的上翼缘标高,连接柱的下端低于钢梁的下翼缘标高。
所述的连接柱的上端高于钢梁的上翼缘600mm,连接柱的下端低于钢梁的下翼缘600mm。
所述的连接板的厚度与钢梁的翼缘厚度相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通过环形连接板实现楼板钢梁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并能满足楼板钢梁在各种异形框架柱上的连接,从而实现建筑结构中楼板钢梁与框架柱之间的有效连接,且连接节点处的可靠性高,保证了整个梁、柱受力节点的结构安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柱位于钢梁安装高度处设置连接柱,框架柱整体的受力性能好,无需在框架柱内设置预埋件,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由于预埋件设置位置误差导致的焊接质量和结构强度不佳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与钢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减少了焊接作业,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易于楼板钢梁的布设和调整,梁柱节点的结构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柱与钢结构楼板用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92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混合物脱水防结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拉伸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