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9076.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4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顾抗;熊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托伟阀门(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1/00 | 分类号: | F17C11/00;F17C13/00;F17C1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高岩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容器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属于气体封装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入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储氢容器,若干个储氢容器的表面卡接有若干个支承隔板。该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通过设置外壳、入风口和出风口,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数个相同储氢容器聚合而成的整体通过快速接头连接下并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总储氢量的灵活性、生产、安装工艺且简化了其结构设计,每个模块设计小巧,便于更换,模块与整体采用快速连接设计,容器直径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容器的壁厚得到合理的控制,使其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保持在最优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储氢金属包括稀土类化合物、钛系化合物、镁系化合物以及钒、铌、锆等金属合金,但大多需要在放氢时加热,在充氢时放热,且其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储氢容器需要考虑其传热能力。根据不同储氢金属导热系数的不同,其加热有效区域也不同,本专利中涉及到的金属储氢容器都是在单圈加热有效直径内的。即在容器外表面加热,容器中心可以被加热到;在容器中心加热,容器外表面也可以被加热到,根据储氢金属性能,加热方式可选择电加热、热空气加热、导热油加热等,冷却方式可选择空气冷却、水冷却、导热油冷却等。氢气通过储氢模块快速接头进、出,固定储氢容器的支承隔板既可固定储氢容器,也可提高加热和冷却介质的换热效率,由于金属储氢容器工作时有高温和高压要求,一旦将容器直径做大,其容器的壁厚会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容器重量增大,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会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在诸如氢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实验室储氢系统或医疗机构储氢系统等总容量不大的应用下尤为明显,且对于内部温控介质的流速调控采用传统的阀门式结构对流通性调控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解决了金属储氢容器工作时有高温和高压要求,一旦将容器直径做大,其容器的壁厚会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容器重量增大,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会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在诸如氢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实验室储氢系统或医疗机构储氢系统等总容量不大的应用下尤为明显,且对于内部温控介质的流速调控采用传统的阀门式结构对流通性调控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入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储氢容器,若干个储氢容器的表面卡接有若干个支承隔板,若干个支承隔板的表面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储氢容器的接头处均卡接在外壳内壁的背面,若干个储氢容器的接头处均设置有集气管,若干个集气管的一端与同一个快速接头相连通,所述入风口内壁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轴卡接有若干个韧性弧片,所述韧性弧片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轴卡接在对应滑孔的内壁,所述滑孔开设在入风口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若干个韧性弧片的下表面与同一个承压架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承压架的下表面与上位弧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弧形块的下表面与下位弧形块的上表面搭接,所述下位弧形块的下表面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表面通过螺纹套卡接在螺纹杆的表面,所述螺纹杆表面通过轴承卡接在入风口内壁的左右两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压架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接在定位槽的内壁,所述定位槽开设在入风口内壁的左右两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块的表面通过滑套卡接在定位杆的表面,所述定位杆的两端与入风口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转盘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氢容器的内部填充有储氢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入风口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托伟阀门(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福托伟阀门(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9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光缆热剥钳
- 下一篇:一种海水检测用传感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