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PF累碳用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3217.5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9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宇;辛自强;吴海阳;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F01N11/0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兴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17 | 代理人: | 屠志力 |
地址: | 214017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pf 累碳用 降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PF累碳用降温装置,包括循环水路、单向电磁阀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路安装在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端的涡后排气管路上;所述单向电磁阀装于循环水路上用于控制循环水路的通断;所述温度传感器装于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上,以实现内部DPF入口排气温度的测量。所述单向电磁阀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于控制器。本申请能够实现DPF降温功能,弱化DPF再生反应,提高碳载模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DPF累碳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内部的排气经过涡轮增压后经过涡后排气管路进入尾气处理装置,排气中带有燃烧后产生的余热。
目前由于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的实施,柴油机尾气处理后处理端需要加装柴油颗粒捕集器,即DPF,来降低排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主要为碳颗粒),所以,在DPF标定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累碳试验来模拟实际驾驶中DPF中的碳载量;
尾气处理装置中包含DOC-DPF,累碳试验主要是对DPF的性能进行标定;而根据DPF的特能,在其内部高于250℃时会发生随机被动再生反应,DPF中的颗粒物会燃烧反应,导致累碳试验中碳载量模型的标定产生偏差,影响模型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DPF累碳用降温装置,通过循环冷源的方式降低排气温度,减弱DPF被动再生反应,提高模型精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DPF累碳用降温装置,包括循环水路、单向电磁阀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循环水路安装在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端的涡后排气管路上;
所述单向电磁阀装于循环水路上用于控制循环水路的通断;
所述温度传感器装于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上,以实现内部DPF入口排气温度的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电磁阀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电磁阀一端接口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另一端连接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另一端接口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
更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路呈螺旋状套在涡后排气管路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至尾气处理装置中DPF入口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尾气处理装置中DPF入口处温度大于设定上限值时,单向电磁阀打开,从发动机冷却系统接入的冷源在循环水路中循环流动,将位于尾气处理装置前端的涡后排气管路中排气的余热带走,从而达到DPF降温的目的;当温度低于温度设定下限值时,单向电磁阀关闭,停止降温。
试验表明,在进行城市工况累碳试验时,温度会分布在250℃左右的区间,通过此种控制方式,能够控制城市累碳温度在250℃以下,弱化DPF被动再生反应,减小碳载量模型的标定偏差,提高碳载模型的精度,有利于降低市场应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中:1-尾气处理装置,2-循环水路,3-涡后排气管路,4-单向电磁阀,5-温度传感器,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3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扇叶出风驱除飞虫果盘
- 下一篇:纵向水密网电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