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咸水淡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51427.0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9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洁;李俊林;郭洪恩;李志鹏;聂文婧;赵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咸水 淡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咸水淡化装置,通过设置恒压供水系统以保证淡化装置中的水压恒定,避免水压不稳定导致水流对过滤系统中的过滤膜和电除盐组件中的交换膜的冲蚀,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电除盐组件的除盐效率有限,通过设置离子浓度监测装置及调控系统,设定灌溉用水合理的含盐浓度值,即保证满足灌溉需求又避免电除盐组件除盐负荷过重,另外精过滤器采用膜过滤,避免较大颗粒杂质造成电除盐组件交换膜的堵塞,延长淡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保证了淡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咸水淡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盐碱地区和沿海地区地下水中盐度和矿化度比较高,如果不对微咸水进行处理,会影响作物生长,并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电除盐(electrodeionization,简称EDI)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它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技术有机结合,既利用了电渗析可以连续电除盐和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深度除盐的优点,又克服了电渗析浓差极化的负面影响及离子交换树脂需要酸碱再生,不能连续工作的缺陷,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咸水淡化。
中国专利文献CN108408994A公开了一种微苦咸水淡化灌溉系统,通过设置电除盐组件,将异向离子膜技术应用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中,利用水中离子同相排斥、异相吸引的电化学原理对微咸水进行淡化,淡化处理后的水用于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新的水源;该微苦咸水淡化灌溉系统克服了现有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对原水高要求的弊端,对原水硬度要求范围广,不需要水质软化和活性炭吸附,机械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对原水悬浮物含量要求范围宽,滤芯更换周期长,整个系统工作水压只需0.5-2公斤即可正常运行,无压力安全隐患;该系统结构设计灵活,操作维修方便,通过调节水箱可实现对高盐量废液的高效回收利用,高浓度苦咸水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有利于节约资源系统。虽然上述淡化灌溉系统中工作水压较小,但是无法保证灌溉过程中水压恒定,水压不稳定会极大影响电除盐装置中的膜的寿命和除盐效率,从而影响浇灌;并且上述灌溉系统中机械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对原水悬浮物过滤作用有限,特别是精密过滤器的过滤杂质颗粒最小尺寸依然很大,容易导致除盐膜的堵塞,影响除盐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置恒压供水系统,使淡化装置管路中的水压恒定,避免水压不稳定导致水流对过滤系统中的过滤膜和电除盐组件中的交换膜的冲蚀;由于电除盐组件的除盐效率有限,通过设置离子浓度监测装置及调控系统,设定灌溉用水合理的含盐浓度值,即保证满足灌溉需求又避免电除盐组件除盐负荷过重,另外精过滤器采用膜过滤,避免较大颗粒杂质造成电除盐组件交换膜的堵塞,有助于延长淡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了除盐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咸水淡化装置,包括恒压供水系统、过滤系统、电除盐组件、净水蓄水池、灌溉系统和调控系统;所述恒压供水系统通过过滤系统与电除盐组件进口端连接,所述电除盐组件通过净水出口与净水蓄水池进口端连接,所述净水蓄水池出口与所述灌溉系统连接;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滤砂器和精过滤器,所述滤砂器位于精过滤器之前,所述精过滤器出口与电除盐组件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调控系统的废液进口与电除盐组件的废液出口相连,所述调控系统的出口与精过滤器进口相连。恒压供水系统保证淡化装置管道中的水流压力稳定,避免水压变化导致水流冲击电除盐组件的交换膜和过滤系统中的过滤膜,延长了交换膜、过滤膜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淡化装置的淡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恒压供水系统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变频水泵和压力变送器。所述变频水泵设定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用于控制水泵的转速从而控制水泵输出的水压,并且变频器能输入设定的水压值,所述压力变送器用于检测变频水泵出水口的水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给变频器,变频器通过控制水泵转速使实际检测水压与设定水压保持一致,避免电压不稳导致的水压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未经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1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罗拉三轴独立驱动机构
- 下一篇:发动机测试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