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触摸屏控制电磁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48310.7 | 申请日: | 2021-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9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神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4;H01F27/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夏晓杰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触摸屏 控制 电磁 线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触摸屏控制电磁线圈,包括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固定铁芯、可动铁芯、骨架和铜线,第一轭铁为U形结构,第二轭铁为片状结构,第一轭铁的两端设置安装槽,第二轭铁的两端安装在安装槽内形成口字型筐体,固定铁芯固定在第一轭铁上,铜线卷绕在骨架上,骨架套设在固定铁芯上,固定铁芯轴向设置导孔,可动铁芯设置在骨架内,且一端通过且突出于导孔,另一端与第二轭铁连接。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电磁效应实现可动铁芯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触控屏的撞击反馈,保证人机交互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触摸屏控制电磁线圈。
背景技术
电磁线圈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机构中。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控制开关,在自动化设备中起着定位和控制等作用。而在乘用车触摸屏控制领域,属于一种新兴应用。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乘用车行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乘用车的更新换代,内部人机交互系统从机械式逐步向电子式转变,简化了人机交互界面,提高了驾驶体验的舒适度。
由于国内道路条件的多样性,在行车过程中,因道路颠簸,触摸屏在操作后可能并未获得响应,而驾驶员认为已经对屏幕进行操作,因此,如何保证电子设备操作动作的可靠性,是摆在乘用车人机交互系统设计者面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触摸屏控制电磁线圈,包括第一轭铁、第二轭铁、固定铁芯、可动铁芯、骨架和铜线,所述第一轭铁为U形结构,所述第二轭铁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轭铁的两端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二轭铁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形成口字型筐体,所述固定铁芯固定在所述第一轭铁上,所述铜线卷绕在所述骨架上,所述骨架套设在所述固定铁芯上,所述固定铁芯轴向设置导孔,所述可动铁芯设置在骨架内,且一端通过且突出于所述导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轭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动铁芯包括可动本体和芯棒,所述可动本体轴向设置沉孔,所述芯棒的一端过盈安装在所述沉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轭铁上设置通孔,所述可动铁芯两端的侧壁上凹设环形卡槽,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将第一E圈卡入环形卡槽内,所述可动铁芯的另一端的环形卡槽内安装第二E圈,并且所述第二E圈与所述第一轭铁之间设置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E圈和所述第二E圈采用1/4圈开口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铁芯的一端设置段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铁芯与所述第一轭铁通过十字花铆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E圈与所述第二轭铁之间设置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可动铁芯与所述固定铁芯的吸合面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电磁效应实现可动铁芯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触控屏的撞击反馈,保证人机交互的可靠性。固定铁芯采用段差结构,增加铆接强度,确保铁芯和轭铁铆接后不发生变形;可动铁芯限位槽追加垫圈设计,大幅降低了E圈与第二轭铁撞击产生的噪音,提高了驾驶体验的舒适度;固定铁芯和第一轭铁采用十字花铆接方式,铆接后铁芯和轭铁充分接触,增强了产品的电磁吸力。固定铁芯与可动铁芯的吸合面采用斜面设计,增大可动铁芯和固定铁芯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相互吸引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乘用车触摸屏控制电磁线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乘用车触摸屏控制电磁线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铁芯与第一轭铁的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神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太仓神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48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