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摩托车轮重、制动检测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38493.4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3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景行;徐小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平洋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江苏智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50 | 代理人: | 陈文艳 |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 摩托 车轮 制动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轮重、制动检测台,针对在检测摩托车制动力时检测滚筒之间距离不匹配车轮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台架以及装设在台架的一对主滚筒、一对从滚筒,从滚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块,台架沿着摩托车行进方向开设供滑块滑动的导向滑轨,台架设置带动滑块沿导向滑轨移动的驱动组件,滑块设置可吸附于导向滑轨的吸附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滑块沿导向滑轨移动,带动从滚筒沿导向滑轨移动,从而调节主滚筒和从滚筒之间的距离,以增大滚筒对于直径过大的车轮的附着力。在滑块上设置吸附组件,当从滚筒调节完毕进行测试时,启动吸附组件将滑块牢固地吸附在导向滑轨上,固定滑块,防止从滚筒移动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检测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轮重、制动检测台。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中国摩托车产销量年均超1500万辆,中国摩托车制造业蓬勃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摩托车制造商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制造商需进行大量的实验测试摩托车的各参数。在这些参数测试中,制动力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项参数,制动力显示了摩托车刹车时可提供的最大滚动摩擦力,它关系到摩托车的行车安全。如今,制造商通常采用摩托车检测台来测试摩托车的制动力、车轮偏移量、轮重等。
目前,授权号为CN2067564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检验台,它包括检验台本体,检验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摩托车轮重仪和摩托车前轮轮偏仪,摩托车轮重仪和摩托车车速表检验台之间设置有摩托车制动检验台,制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制动气缸,制动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滚筒,滚筒的一端设置有制动电机,制动电机和滚筒之间设置有制动传感器,摩托车车速表检验台底部设置有车速框架,车速框架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车速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皮带,车速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车速气缸。检测时,受检汽摩托车驶上摩托车检测台,车轮停驻在滚筒上,电动机驱动滚筒带动车轮转动,待车轮转速稳定后驾驶员按照指示进行刹车,电动机继续驱动滚筒转动,向车轮施加一个与制动力矩相反的力矩,直至制动传感器采完数据为止,电动机停止转动。
这种摩托车检测台虽然能够实现摩托车偏移量的测试问题,但摩托车制动台滚筒之间轴距固定不变,当车轮直径过大时,滚筒对于车轮的支持力会减小,由摩擦力公式可知,滚筒对于车轮的摩擦力会减小,导致无法测出准确的摩托车制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轮重、制动检测台,具有依据车轮大小通过驱动组件调节滚筒之间距离、调节完毕后锁止驱动组件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轮摩托车轮重、制动检测台,包括台架以及装设在台架的一对主滚筒、一对从滚筒,从滚筒的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块,台架沿着摩托车行进方向开设供滑块滑动的导向滑轨,台架设置带动滑块沿导向滑轨移动的驱动组件,滑块设置可吸附于导向滑轨的吸附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台架上沿摩托车行进方向装设导向滑轨,从滚筒通过安装在转轴两端的滑块在导向滑轨中沿滑动,便于根据所测试摩托车车轮直径的大小调节主滚筒和从滚筒之间的距离,为车轮提供足够的附着力,提高制动力检测的准确度。采用驱动组件驱动从滚筒所连接的滑块沿着导向滑轨移动,从而带动从滚筒进行移动来调节距离,便于自动化地调节主滚筒和从滚筒之间的距离,操作简单、节约人力。在完成调节后启动吸附组件,将滑块牢牢地吸附在导向滑轨上,锁止驱动组件,使从滚筒保持不动,防止在测试过程中,从滚筒因为摩托车震动、自重等原因发生移动,影响检测的结果。
进一步,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台架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连接的动力部,丝杆穿过滑块,滑块开设与丝杆配合的螺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驱动丝杆旋转,滑块因螺纹作用顺着丝杆移动,从而可以无极调节主滚筒和从滚筒之间的距离,运行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平洋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平洋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84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