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提供加工精度的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6969.0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34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远;宋宝福;王广文;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跃船舶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史进斗 |
地址: | 116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提供 加工 精度 铰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可提供加工精度的铰刀,涉及缸盖安全阀孔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新型铰刀柱,新型铰刀柱的尾部一体形成有铰刀座,新型铰刀柱的前半部开设有螺纹槽,新型铰刀柱的前端一体形成有铰刀刀头。上述方案,随动轴承座的内轴环固定套接于新型铰刀柱的尾端,五个弹性随动杆通过随动轴承座等距环绕分布于新型铰刀柱的外部,环形定位座通过五个弹性随动杆活动套装于新型铰刀柱的前部,在装置工作过程中,固定杆配合内置弹簧以及滑动杆把环形定位座压合于工件的加工面,利用固定杆配合滑动杆以及环形定位座为铰刀本体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降低铰刀的震动,减小因加工震动产生的尺寸偏差,使工件的加工尺寸更加理想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缸盖安全阀孔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可提供加工精度的铰刀。
背景技术
在以往加工气缸盖安全阀孔时,需同时保证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但因尺寸较小,且加工深度较长,即使用合金铰刀加工,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效率较低,很容易造成超差现象,无法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影响安全阀的装配要求。
而且以传统铰刀加工气缸盖安全阀孔不仅效率低下,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还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去研磨,保证其技术要求,降低了气缸盖安全阀孔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可提供加工精度的铰刀,以解决现有的传统铰刀在加工气缸盖安全阀孔时,不仅效率低下,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还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去研磨,保证其技术要求,降低了气缸盖安全阀孔加工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提供加工精度的铰刀,包括新型铰刀柱,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尾部一体形成有铰刀座,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前半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前端一体形成有铰刀刀头,所述铰刀刀头侧面的中部开设有降挠孔洞,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尾端固定套接有随动轴承座,所述随动轴承座的活动外轴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新型铰刀柱呈水平平行分布的弹性随动杆,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前部通过所述弹性随动杆活动套接有环形定位座。
优选地,所述铰刀刀头为传动铰刀样式,所述螺纹槽开设于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前端与所述铰刀刀头尾部的连接处,所述铰刀座为莫氏传统铰刀座样式。
优选地,所述降挠孔洞开设于所述铰刀刀头的两个侧翼刀齿的中部,所述降挠孔洞的孔径为二十八毫米,约占所述铰刀刀头直径的五分之二。
优选地,所述随动轴承座的内轴环固定套接于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尾端,所述随动轴承座的活动外轴环与所述新型铰刀柱为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随动杆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弹性随动杆的尾端均与所述随动轴承座活动外轴环的侧面为固定连接,五个所述弹性随动杆通过所述随动轴承座等距环绕分布于所述新型铰刀柱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随动杆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内部固定套装有内置弹簧,所述内置弹簧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杆为活动连接的滑动杆。
优选地,所述内置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中空腔的尾端,所述内置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杆为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通过所述内置弹簧活动套接于所述中空腔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跃船舶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海跃船舶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6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鞋底抗折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电站电缆线防磨损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