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收发器的多节点CAN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2955.1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春;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雅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5K7/20;H01R13/52;H01R13/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李岱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发 节点 can 通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收发器的多节点CAN通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连接器,所述壳体的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连接器的外部一端设置有节点,所述连接器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盒盖,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中,在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柱体内部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降温风扇,柱体内部底部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与壳体内顶部相互连通,在连接器的一端顶部活动铰接有盒盖,利用盒盖顶部两侧的第一降温风扇对节点工作时进行降温,实现降温效率的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收发器的多节点CAN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CAN通信装置,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正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9642693U)公开的一种双路CAN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振荡单元和含有第一CAN控制器的主控芯片,所述通信单元包括带串口通信的第二CAN控制器以及两路CAN收发器,虽然现在使用CAN通信装置范围比较广,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即现在CAN装置的一端会有节点和接口,这些节点与接口会裸露在外部环境,那么在不使用的时候会有灰尘附着在节点与接口内,影响使用,同时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其内部散热功能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收发器的多节点CAN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收发器的多节点CAN通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间位置滑动连接有连接器,所述壳体的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连接器的外部一端设置有节点,所述连接器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盒盖,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降温风扇,所述柱体的内部底部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节点的外部一侧设置有耐磨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外部两侧壁设置有防尘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穿过壳体的外部一端与连接器为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出口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盒盖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降温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开口槽与壳体的内部顶部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耐磨层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吸尘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滑槽中间滑动连接有连接器,在壳体的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连接器为固定连接,启动电动推杆,使得连接器在滑槽上运动,实现对连接器进行收纳,实现对连接器的一端的节点进行保护,避免受到灰尘的干扰,同时在节点外部一侧分别设置有耐磨层与吸尘层,这样在频繁使用导线插接节点的时候,可以减少二者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也通过吸尘层,吸收节点内的灰尘,保证节点内干净方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雅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雅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2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