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坐垫倾角与座椅靠背同步调节机构及座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31813.3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44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梁磊;李广;韩智;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秦丽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坐垫 倾角 座椅 靠背 同步 调节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垫倾角与座椅靠背同步调节机构及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还包括靠背上连接板、联动组件、坐垫调节组件、一对调角器和一对靠背下连接板;靠背弯管的两侧下部分别连接在右、左靠背上连接板上,右、左靠背上连接板分别通过右、左调角器与右、左靠背下连接板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右、左靠背下连接板的底部连接在坐垫框架上,所述坐垫调节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与所述靠背弯管的底部水平管连接在一起,靠背向后翻转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坐垫调节组件联动实现座椅倾角的改变。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无需坐垫电机,通过一套连杆机构实现座椅靠背和坐垫倾角同步调节,节省一个坐垫倾角调节电机,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垫倾角与座椅靠背同步调节机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座椅所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人在车内的时间越来越长,从而对座椅的舒适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在车内休息时,习惯将座椅靠背向后放倒,人躺在座椅上,但目前市场上座椅靠背向后放倒后,与坐垫存在高度差,人躺在座椅上腰部发空,不舒适。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座椅骨架示意图,靠背弯管2的底部两侧焊接于右靠背上连接板1a与左靠背上连接板1b之间;右靠背上连接板1a与左靠背上连接板1b的底部焊接在右调角器9a与左调角器9b上;右调角器9a与左调角器9b焊接在右靠背下连接板10a和左靠背下连接板10b上;坐垫弯管7焊接在右靠背下连接板10a和左靠背下连接板10b之间。调节时,通过电机或手动驱动右靠背上连接板1a与左靠背上连接板1b,右靠背上连接板1a与左靠背上连接板1b绕调角器旋转中心转动,实现靠背向后调整的功能。靠背向后调整过程中,由于坐垫与靠背无联动机构,坐垫倾角不发生变化,无法实现靠背与坐垫同步联动功能。如图2所示,靠背向后转动后,调平后与坐垫高度方向存在段差,舒适性较差。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坐垫与靠背联动的调节机构及座椅,实现靠背向后放倒时,坐垫同步抬升,消除座垫与靠背之间高度差,增加乘客平躺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坐垫倾角与座椅靠背同步调节机构及座椅,解决现有技术座椅靠背放平后与座椅存在高度差,乘客平躺舒适感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垫倾角与座椅靠背同步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坐垫框架上的可调节的坐垫和坐垫后侧上方的靠背,所述靠背安装在靠背弯管上,还包括一对靠背上连接板、联动组件、坐垫调节组件、一对调角器和一对靠背下连接板;所述靠背上连接板包括右靠背上连接板和左靠背上连接板,所述调角器包括右调角器和左调角器,所述靠背下连接板包括右靠背下连接板和左靠背下连接板,所述靠背弯管的两侧下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右靠背上连接板和左靠背上连接板上,所述右靠背上连接板、左靠背上连接板分别通过所述右调角器、左调角器与所述右靠背下连接板、左靠背下连接板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所述右靠背下连接板、左靠背下连接板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坐垫框架上;所述坐垫调节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与所述靠背弯管的底部水平管连接在一起,所述靠背向后翻转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坐垫调节组件联动实现座椅倾角的改变。
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一对上联动片、一个联动管和一对下联动片,所述上联动片包括右上联动片和左上联动片,所述下联动片包括右下联动片和左下联动片,所述右上联动片和左上联动片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靠背弯管的底部水平管上,所述右上联动片和左上联动片的另一端定位连接在所述联动管上,所述右下联动片和左下联动片的一端定位连接在所述联动管上,所述右下联动片和左下联动片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坐垫调节组件上。
优选的,所述坐垫调节组件包括支撑用的坐垫弯管和坐垫滑槽板,所述坐垫弯管远离靠背一侧通过坐垫弯管支架连接在所述坐垫框架上,所述坐垫弯管靠近靠背一侧通过所述坐垫滑槽板与所述右下联动片、左下联动片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1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 TOF数据压缩系统
- 下一篇:一种TPU复合板生产线板材定长切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