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触摸操作的红外感应开关控制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31566.7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0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新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乐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30 | 代理人: | 张丽 |
| 地址: | 222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 操作 红外 感应 开关 控制 面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触摸操作的红外感应开关控制面板,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前表面设有插接至控制面板内的调节机构,所述控制面板内设有供电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钮、对接套和簧片,所述调节旋钮靠近对接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对接套内的转轴杆。该可触摸操作的红外感应开关控制面板,通过设置支撑架和磁吸贴片,扩展了控制面板的安装方式,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和供电机构,使得供电机构中的电池供电可被调节机构中的转盘所阻断,从而使控制面板不再通电,既可以避免在非正常操作时的误触现象,也可以减小电池的电量流失,节约资源,同时降低维护频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面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触摸操作的红外感应开关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红外感应开关是以红外感应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自动控制开关,通过感应外界散发的红外热量实现其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快速开启灯具、自动门、防盗报警器等各种电器设备。
红外感应开关通过触摸操作控制面板调节其延时时间和触发条件的强度,而控制面板通过蓝牙与红外感应开关进行通讯。
目前的控制面板普遍固定安装于墙体上,容易出现误触的情况,而且由于控制面板在每次调节后均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不会进行操作,导致控制面板内部电池的电量不断流失,不够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触摸操作的红外感应开关控制面板,具备触控面板不易误触,电池不易跑电的优点,解决了触控面板易误触,电池易跑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触摸操作的红外感应开关控制面板,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前表面设有插接至控制面板内的调节机构,所述控制面板内设有供电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钮、对接套和簧片,所述调节旋钮靠近对接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对接套内的转轴杆,所述转轴杆外周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对接套内的拨动块,所述对接套内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对接套远离调节旋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
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压缩弹簧和正极板,所述压缩弹簧靠近转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负极板,所述负极板远离压缩弹簧的一侧卡接有电池。
进一步,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插接至壳体内的触控面板,所述壳体后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壳体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磁吸贴片。
进一步,所述壳体前表面开设有沉槽,所述调节旋钮靠近壳体的一端位于沉槽内,所述调节旋钮外周壁固定连接有插接至壳体内的限位圈,所述簧片位于调节旋钮后侧,所述簧片与沉槽后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位于沉槽后侧的安装腔,所述对接套前后两端分别位于沉槽和安装腔内,所述对接套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对接套内开设有与拨动块相适配的转动腔,所述挡块与转动腔后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簧片未压缩时挡块位于拨动块后侧,所述转盘由塑料板和铜板组成,所述塑料板和铜板均为半圆柱板,所述塑料板和铜板前表面均开设有指示槽,所述壳体前表面插接有与指示槽位置相适配的玻璃观察窗。
进一步,所述供电机构位于转盘轴心线底部,所述正极板与安装腔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与安装腔后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位于正极板与电池之间。
进一步,所述转盘前表面与正极板紧密接触,所述转盘后表面与电池相接触时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与触控面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新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市新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1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