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安全可靠性的工业供汽减温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27959.0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0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石慧;王洋;温婷;万小艳;吕凯;许朋江;薛朝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5/12 | 分类号: | F22G5/12;F22B37/10;F22D1/50;F22D1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安全 可靠性 工业 供汽减 温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安全可靠性的工业供汽减温水系统,本实用新型将工业供汽管道减温水源调整至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减温水管道承压大大降低,无需设置减压阀,只需设置两个一用一备的小扬程升压泵,且升压泵仅在低负荷时使用,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压力远低于给水压力,运行安全可靠性大幅提高;同时减温水管道旁设置有旁路和备用旁路,在保证了对蒸汽温度的调节能力,提高了调节精度。本实用新型改造范围小、投资成本低,运行可靠性高,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发电机组热电联产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安全可靠性的工业供汽减温水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燃煤火电机组通过技术改造承担工业供汽,抽汽口的位置根据用汽企业的需求和用汽参数确定。实际供汽时,抽汽口位置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均高于蒸汽用户需求蒸汽的压力和温度,需要在供汽管道上安装减压阀和减温器。目前,工业供汽减温装置多采用喷水减温的技术路线,即从给水泵出口引出部分高压给水至工业供汽管道,对蒸汽进行喷水减温。由于给水泵出口给水为机组整个热力系统中压力最高的工质,与工业供汽的压力差高达15~25MPa,需在减温水管道上设置4~5个减压阀。
由于给水泵出口给水压力在整个热力系统中最高,以给水作为工业供汽减温水源的减温水管道壁厚较大,材质承压能力较强,因此,管道投资成本高。同时,管道设置多个减压阀,各个阀门均承受较大的压差,进一步增加了投资成本;且多个减压阀串联布置,一旦其中一个减压阀出现故障,减温水将无法正常投运,运行可靠性低;此外,减压阀的过多设置将导致其对工业供汽温度的调节能力变差,调节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采用给水泵出口给水作为工业供汽管道减温水源时,管道及阀门投资成本高、运行可靠性低以及对蒸汽温度的调节能力变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安全可靠性的工业供汽减温水系统,提出将工业供汽管道减温水源调整至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工业抽汽管道和给水管路,工业抽汽管道和给水管路间设置有减温水管道,减温水管道上设置有主截止阀,与主截止阀并联设置有减温水管道的旁路和减温水管道的备用旁路。
减温水管道的旁路上设置有辅升压泵和辅截止阀。
减温水管道的备用旁路上设置备用升压泵和备用截止阀。
抽汽管路包括供汽截止阀、供汽减压阀和供汽减温器;
供汽截止阀一端连接工业抽汽,另一端连接供汽减压阀,供汽减压阀连接供汽减温器,供汽减温器连接减温水管道和对外供汽。
减温水管道的出口连接供汽减温器。
给水管路包括凝汽器、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和给水泵;
凝汽器连接凝结水泵,凝结水泵连接减温水管道和低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连接除氧器,除氧器连接给水泵。
减温水管道的进口连接凝结水泵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工业供汽管道减温水源调整至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减温水管道承压大大降低,无需设置减压阀,只需设置两个一用一备的小扬程升压泵,且升压泵仅在低负荷时使用,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压力远低于给水压力,运行安全可靠性大幅提高;同时减温水管道旁设置有旁路和备用旁路,在保证了对蒸汽温度的调节能力,提高了调节精度。本实用新型改造范围小、投资成本低,运行可靠性高,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其中,1、凝汽器,2、凝结水泵,3、低压加热器,4、除氧器,5、给水泵,6、供汽截止阀,7、供汽减压阀,8、供汽减温器,9、主截止阀,10、辅升压泵,11、辅截止阀,12、备用升压泵,13、备用截止阀,14、减温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7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机保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自动灌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