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15305.6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40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阳;王艺志;张广燊;莫芸芸;农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华都宇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23/1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总部路***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 渗滤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漏斗;自动封口组件,所述自动封口组件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右侧的顶部;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左侧的底部;防堵塞组件,所述防堵塞组件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右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通过自动封口组件中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渗滤液收集漏斗,能够防止由于渗滤液过多导致的渗滤液溢出的现象,从而使得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然后通过辅助组件和防堵塞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得渗滤液收集漏斗排液口不会出现因为渗滤液中大块垃圾造成的堵塞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垃圾可以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等。
现在一些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是采用直接焚烧,焚烧完之后在对垃圾进行处理,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所以人们统一将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然后再继续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大多都是采用收集漏斗对垃圾进行收集,但是由于垃圾渗滤液中的物质十分的繁杂,里面可能含有大量的块头比较大的垃圾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将过滤液收集装置的排出口受到堵塞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并且当垃圾渗滤液过多并且快要溢出收集装置的时候现有的一些技术并不能对这一现象进行处理,这样就可能导致垃圾渗滤液的漏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解决了垃圾渗滤液容易将收集装置的排出口堵塞的问题,并且当垃圾渗滤液快要溢出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渗滤液溢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漏斗;
自动封口组件,所述自动封口组件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右侧的顶部;
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左侧的底部;
防堵塞组件,所述防堵塞组件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右侧的底部;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顶部设置于所述收集漏斗的底部;
所述自动封口组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左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右侧的顶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溢感应探头,所述防溢感应探头的左侧贯穿收集漏斗右侧的顶部且延伸至收集漏斗内壁左侧的顶部,所述承载板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带齿封口板,所述带齿封口板的左侧贯穿所述收集漏斗右侧的顶部且延伸至收集漏斗内壁右侧的顶部,所述带齿封口板的顶部啮合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带齿封口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左侧的底部,所述电机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粉碎电机箱,所述粉碎电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粉碎电机,所述粉碎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粉碎电机箱内壁的右侧且延伸至粉碎电机箱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粉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右端贯穿所述收集漏斗左侧的底部且延伸至收集漏斗内壁的右侧,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右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集漏斗内壁的右侧,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粉碎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华都宇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华都宇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15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