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通道胶体金检测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14305.4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5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奇琛;朱锋;刘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加美生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王久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通道 胶体 检测 仪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通道胶体金检测仪器,包括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的一侧连接有铰接耳,铰接耳的一端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铰接耳的表面转动连接有U形连接耳,U形连接耳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腔的一端连接有弹簧、滑块,和卡块,滑块的顶端连接有调节杆,检测仪本体的两侧通过散热槽均安装有散热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显示屏、铰接耳、U形连接耳、弹簧槽、弹簧、滑块、卡块、调节槽、调节杆、卡槽、散热框、隔板、散热风扇、散热翅片、半导体制冷片、导热片和温控开关,达到给设备散热以及显示屏角度调节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体金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多通道胶体金检测仪器。
背景技术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
利用胶体金监测卡检测后需要用到胶体金检测仪器对检测数据进行读取,而现有的胶体金检测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其一: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其观看屏幕的最佳角度也不同,而现有的胶体金检测仪器其屏幕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其二:现有的胶体金检测仪器在长时间进行工作后,其内部的电子设备会产生热量,而现有的检测仪器的散热效果不佳,容易导致电子元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通道胶体金检测仪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其观看屏幕的最佳角度也不同,而现有的胶体金检测仪器其屏幕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现有的胶体金检测仪器在长时间进行工作后,其内部的电子设备会产生热量,而现有的检测仪器的散热效果不佳,容易导致电子元件的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通道胶体金检测仪器,包括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接耳,所述铰接耳的一端等距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铰接耳的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U形连接耳,所述U形连接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U形连接耳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且所述卡块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卡槽的内腔卡接,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调节槽延伸至所述U形连接耳的外部,所述检测仪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槽,两个散热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两个所述散热机构均包括散热框、隔板、散热风扇、散热翅片、半导体制冷片、导热片、温控开关和稳流器,所述散热框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隔板、散热风扇、散热翅片、半导体制冷片和导热片,所述散热框内壁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和稳流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的底部通过第一导热硅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顶部粘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底部通过第二导热硅胶与所述导热片的顶部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槽靠近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弹簧槽的内腔与所述滑块的表面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均为梯形结构,且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槽开设于所述U形连接耳的顶部且与所述弹簧槽的内腔连通,所述调节槽的宽度与所述调节杆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均通过温控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加美生物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加美生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14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臂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现场监理可视化管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