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破硬脑膜的穿刺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9097.9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1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毛远红;伍国锋;任思颖;王丽琨;唐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远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膜 刺针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破硬脑膜的穿刺针组件,包括:导向支撑件,导向支撑件中部为通孔;均可滑动贯穿在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的穿颅件和刺膜针,穿颅件和刺膜针其一滑动贯穿在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所述刺膜针包括两者固定连接的刺破端和夹持端,刺破端上有至少四个锥面构成的四棱锥,至少四个锥面两两之间构成至少四个棱刃对硬脑膜进行刺破。刺膜针在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获得导向和支撑,通过刺膜针的夹持端对刺破端施力,刺破端的至少四个锥面刺破脑膜,使得脑膜被刺破后形成至少四面的孔洞,使得孔洞易扩大,在积液引流出时不会阻挡,使得积液引流出来时流动更顺畅;解决了三角形的孔在积液引流出时会阻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硬脑膜的穿刺针组件,属于医用颅脑病灶穿刺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需要将病人颅脑内的积血或积液等积液进行外部引流排出时,首先需要使用穿刺针对颅骨进行穿刺,当穿刺针穿刺到脑膜部分时,有的脑膜韧性较大导致硬度较高,需要穿刺针穿破硬脑膜时对脑膜不会造成伤害;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680480B公开的一种硬脑膜穿刺锥及其配套的手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穿刺锥头由下端的柱形部和上端的三角刀刃形锥头部一体成型而成,所述三角刀刃形锥头部的断面为三角刀尖形,所述三角刀刃形锥头部由三个三角形小刀刃尾部相连构成,三个三角形小刀刃的连接处构成直径为0.5mm的钝头部,三个三角形小刀刃均匀设置在柱形部上端;先将传统三棱锥的尖端的一半刺入硬脑膜,刚好刺破硬脑膜即针尖到达蛛网膜下腔,形成孔形通道,然后用三角刀刃形锥头完全刺破硬脑膜,扩大穿刺部硬脑膜孔道,形成三角形的孔,且三角刀刃形的椎尖为钝形尖,不易损伤脑表面血管;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三棱锥穿破硬脑膜后留下的是三角形的孔,三角形本身稳定的特性,在积液引流出时会阻挡,导致积液引流出来时流动不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破硬脑膜的穿刺针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破硬脑膜的穿刺针组件,包括:提供导向和支撑的导向支撑件,导向支撑件中部为通孔;
均可滑动贯穿在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的穿颅件和刺膜针,穿颅件和刺膜针其一滑动贯穿在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
所述刺膜针包括两者固定连接的刺破端和夹持端,刺破端上有至少四个锥面构成的四棱锥,至少四个锥面两两之间构成至少四个棱刃对硬脑膜进行刺破。
所述夹持端的端部为弧形台阶,便于施力和工具夹持。
所述刺破端和夹持端是一体成型形成牢固的刺膜针整体。
所述穿颅件包括穿过颅脑脑膜有钝部的钝头和便于与工具连接的连接头。
所述钝头与连接头一体固定连接构成整体式牢固的穿颅件。
所述连接头上固定有外环,外环的沿轴向设有多个间隔的卡槽,电转等转具便于与多个间隔的卡槽,实现与穿颅件的的连接头便捷卡紧连接。
所述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为圆孔。
所述穿颅件和刺膜针两者的外部均为圆柱形,便于与导向支撑件中部圆孔形的通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刺膜针在导向支撑件的中部通孔内获得导向和支撑,通过刺膜针的夹持端对刺破端施力,刺破端的至少四个锥面刺破脑膜,使得脑膜被刺破后形成至少四面的孔洞,使得孔洞易扩大,在积液引流出时不会阻挡,使得积液引流出来时流动更顺畅;解决了三角形的孔在积液引流出时会阻挡的问题,避免了积液引流出来时流动不顺畅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远红,未经毛远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9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强风户外广告牌
- 下一篇:一种异形齿轮加工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