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渐开线齿廓蜗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2992.8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紫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08 | 分类号: | F16H55/08;F16H55/22;F16H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晁永升 |
地址: | 516255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渐开线 蜗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渐开线齿廓蜗轮。本实用新型的渐开线齿廓蜗轮的啮合槽设计为以更大圆弧半径开设槽底的槽,使蜗轮与蜗杆的传动副既具有斜齿轮的容错性能,又具有传统蜗轮的耐疲劳性能,可容纳更多润滑脂,使齿面润滑更充分,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渐开线齿廓涡轮的蜗轮蜗杆传动副,蜗轮蜗杆的啮合齿对间留有更多空隙,且蜗轮蜗杆的共轭啮合为点接触,啮合齿采用大齿形压力角,在保证具有自锁功能的同时,比传统蜗轮蜗杆具有更高的效率及承载能力,蜗轮蜗杆之间的啮合容错率提高,润滑空间增大,轮齿抗弯强度提高,蜗轮蜗杆传动副具有更高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渐开线齿廓蜗轮。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作为基本的机械传动组件,在机械领域具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动力传递装置中,如减速电机等设备,蜗轮蜗杆的设置基本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蜗轮蜗杆副中,蜗轮1上的啮合槽122为较小圆弧半径的凹槽,使蜗杆2与蜗轮1精准啮合,蜗轮1与蜗杆2之间的啮合传动连接均为线接触201,虽然具有传动平稳、噪音低、寿命长等优点,但是存在效率低(40%以下)、润滑差、温升快、磨损严重、安装精度要求高、容错率小、价格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传统的蜗轮蜗杆传动组件存在效率低、润滑差、温升快、磨损严重、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蜗轮,具体为一种渐开线齿廓蜗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蜗轮蜗杆传动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渐开线齿廓蜗轮,包括蜗轮本体以及啮合部,所述啮合部设置在所述蜗轮本体的外周;所述蜗轮本体沿轴向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啮合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所述啮合部包括啮合齿,以及位于相邻的所述啮合齿之间的啮合槽;所述啮合槽为渐开线齿槽,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啮合槽之间形成有渐开线齿廓。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啮合槽为椭圆弧形凹槽;所述椭圆弧形凹槽的椭圆形长轴与所述蜗轮本体的轴向平行,所述椭圆弧形凹槽在轴向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沿椭圆形长轴的对称中心平面与相邻所述啮合齿的齿宽中间平面重合。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啮合槽的槽底为圆弧形槽底,所述圆弧形槽底的圆心位于所述蜗轮本体的外周平面外,且与所述蜗轮本体的中心距在34.2~34.5mm之间。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槽底的圆弧半径随蜗轮蜗杆副模数、齿数、螺旋角的变化作相应调整。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槽底的圆弧半径为17.5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齿的中间部位具有圆弧形凹部,所述圆弧形凹部的对称中心平面与所述啮合齿的齿宽中间平面重合。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凹部的圆弧半径随蜗轮蜗杆副模数、齿数、螺旋角的变化作相应调整。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凹部的圆弧半径为8.0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渐开线齿廓蜗轮,所述蜗轮本体上具有轴孔。
一种蜗轮蜗杆传动副,包括蜗轮以及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共轭啮合;且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之间的共轭啮合为点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蜗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渐开线齿廓蜗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副,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的啮合齿均采用25°大齿形压力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未经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2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