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颗粒茶造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1355.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3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宇隆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A23F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园 |
地址: | 443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茶造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茶造粒装置,包括:壳体和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上具有多个第一成型开口;挤压叶轮,所述挤压叶轮转动设于所述成型板上,所述挤压叶轮的周面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成型开口相配合的第二成型开口,当所述第一成型开口与所述第二成型开口连通时,以形成用于成型颗粒茶的造粒通道,所述造粒通道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多个所述挤压叶轮构成挤压叶轮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颗粒茶造粒效率低、造粒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茶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加工工艺大致包括原料混合、制粒成型、干燥、炒制、冷却分级等。无论是半固态或固态的茶还是混合型茶,其中制粒成型工序对茶叶的外观品质和冲泡特性都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颗粒茶成型造粒设备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大多为纯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第二,合格率不高,严重影响颗粒茶的外观质量,且需返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茶造粒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颗粒茶造粒效率低、造粒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茶造粒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形成圆柱形结构的造粒空腔;
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可拆卸的设于所述造粒空腔内;
成型板,所述成型板固设于所述安装环上,并沿所述造粒空腔的轴向布置,所述成型板上具有多个第一成型开口;
挤压叶轮,所述挤压叶轮沿所述造粒空腔的径向转动设于所述成型板上,所述挤压叶轮的周面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成型开口相配合的第二成型开口,当所述第一成型开口与所述第二成型开口连通时,以形成用于成型颗粒茶的造粒通道,所述造粒通道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多个所述挤压叶轮构成挤压叶轮组,所述挤压叶轮组以所述造粒空腔的轴线为中心轴转动设于所述造粒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造粒加工时,首先将预压后的茶饼通过入料口送入造粒空腔内,然后驱动挤压叶轮组转动并在成型板的配合下,茶饼通过造粒通道挤出成型,形成颗粒,最后通过出料口排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成型板上的第一成型开口与挤压叶轮上的第二成型开口的配合,能够对位于其间的茶饼进行挤压成型,并通过造粒通道排出,实现机械自动化造粒加工,满足批量加工要求,同时替换掉了传统的人工操作,使颗粒茶成型效果更佳;
第二,挤压叶轮能够沿造粒空腔的径向转动,多个挤压叶轮构成的挤压叶轮组又能够沿造粒空腔的轴向转动,从而能够加快对颗粒茶的成型造粒,使加工后的颗粒茶形状更均匀。
进一步,所述造粒空腔内设有可拆卸的导料盘,所述导料盘位于所述入料口与所述挤压叶轮组之间,以封闭所述入料口。
进一步,所述导料盘上具有多个连通所述入料口的进料口。
进一步,所述导料盘上转动设有拨料杆,以交替封闭或打开所述进料口。
进一步,所述造粒空腔内固设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位于所述成型板的下方,所述热风机的表面套设有盛料板,所述盛料板上具有多个热风通孔。
进一步,所述盛料板上固设有导料台,所述导料台具有锥形面,所述锥形面上设有多个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与所述热风通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入料口上固设有环状凸缘。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上固设有挡板。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造粒空腔的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上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密封扣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宇隆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宇隆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1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的外壳板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茶叶提取的净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