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前起落架转向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0227.2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5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田;朱运利;刘志军;肖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起落架 转向 测试 机构 | ||
1.一种飞机前起落架转向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轮承载板(1);所述机轮承载板(1)的上板面设有挡轮结构(11),所述机轮承载板(1)的下板面的中部连接有转动轴(12),在所述转动轴(12)上安装有转角测量传感器;
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的中部开设有转动轴安装孔(21),所述转动轴(12)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安装孔(21)内;
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的上板面通过第一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的下板面;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通过第一直线伸缩驱动组件(61)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连接,所述第一直线伸缩驱动组件(61)配置成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相对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沿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1)的滑动引导方向伸缩;在所述第一直线伸缩驱动组件(61)的驱动部和伸缩部之间设有第一方向伸缩位移传感器;
以及基板(4);所述基板(4)的上板面通过第二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所述基板(4)通过第二直线伸缩驱动组件(62)与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伸缩驱动组件(62)配置成能够驱动所述基板(4)相对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支撑板(3)沿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2)的滑动引导方向伸缩;在所述第二直线伸缩驱动组件(62)的驱动部和伸缩部之间设有第二方向伸缩位移传感器;
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1)的滑动引导方向与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2)的滑动引导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前起落架转向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轮结构(11)包括第一支架(111)、第二支架(112)、第三支架(113)和第四支架(114);
以所述机轮承载板(1)的上板面上,沿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1)的滑动引导方向延伸的中轴线为第一中轴线(101),沿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引导卡合结构(52)的滑动引导方向延伸的中轴线为第二中轴线(102):
所述第一支架(111)和所述第三支架(113)关于所述第一中轴线(101)对称;所述第二支架(112)和所述第四支架(114)关于所述第一中轴线(101)对称;所述第一支架(11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关于所述第二中轴线(102)对称;所述第三支架(113)和所述第四支架(114)关于所述第二中轴线(102)对称;所述第一支架(11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位于所述第一中轴线(101)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支架(111)朝向所述第三支架(113)的一面、所述第三支架(113)朝向所述第一支架(111)的一面、所述第二支架(112)朝向所述第四支架(114)的一面、以及所述第四支架(114)朝向所述第二支架(112)的一面,均形成为由下至上自靠近所述第一中轴线(101)向远离所述第一中轴线(101)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前起落架转向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1)、所述第二支架(112)、所述第三支架(113)和所述第四支架(114)的沿所述第二中轴线(102)延伸方向剖切而成的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前起落架转向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轮承载板(1)的下板面设有环绕所述转动轴(12)的环形安装槽(13),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的上板面设有环形凸起(22),所述环形凸起(22)装配于所述环形安装槽(13)的内部,所述环形安装槽(13)的内表面和所述环形凸起(22)的外表面之间装配有滚珠轴承(7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前起落架转向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2)固定于所述机轮承载板(1)的下板面,在所述转动轴(12)的外部套装有转动轴承(72),所述转动轴承(72)安装于开设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支撑板(2)上的转动轴安装孔(2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02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会议视频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备胎支架焊接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