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腹外疝教学模型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96774.8 | 申请日: | 202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8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潘燕;郑笃永;王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32 | 分类号: | G09B23/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李辉 |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腹外疝 教学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腹外疝教学模型,包括教学模型本体,所述教学模型本体包括腹股沟区域和结构剖面区域,腹股沟区域包括按照人体真实构造布局的肚脐模型、大腿根部模型、腹壁皮肤模型、皮下组织模型、肌层模型、腹股沟韧带模型、腹横筋膜模型、壁层腹膜模型、腹壁下动静脉模型、小肠模型、阴囊模型、阴茎模型、腹腔模型和腹股沟管模型,腹股沟管模型内设有小肠模型,小肠模型的一端连接有充气泵,结构剖面区域位于腹股沟区域的一侧,所述结构剖面区域为透明材料;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将静态的腹股沟解剖模型和动态的腹股沟疝发病过程展示相结合,还原疾病的发生,使学生更能理解腹外疝疾病,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教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腹外疝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腹外疝教学模型只涉及对腹外疝发生原理的设计模拟,外观上缺乏相应的腹股沟区解剖构造展示,对腹外疝疾病不能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真实的视觉体验,因此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学。为了方便教学,急需设计一种能将静态的腹股沟解剖模型和动态的腹股沟疝发病过程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型,以期能真实还原疾病的发生,使学生更能理解腹外疝疾病,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腹外疝教学模型,具有将静态的腹股沟解剖模型和动态的腹股沟疝发病过程展示相结合,还原疾病的发生,使学生更能理解腹外疝疾病,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腹外疝教学模型,包括教学模型本体,所述教学模型本体包括腹股沟区域和结构剖面区域,所述腹股沟区域包括按照人体真实构造布局的肚脐模型、大腿根部模型、腹壁皮肤模型、皮下组织模型、肌层模型、腹股沟韧带模型、腹横筋膜模型、壁层腹膜模型、腹壁下动静脉模型、小肠模型、阴囊模型、阴茎模型、腹腔模型和腹股沟管模型,所述腹股沟管模型内设有小肠模型,所述小肠模型的一端连接有充气泵,所述结构剖面区域位于腹股沟区域的一侧,所述结构剖面区域为透明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腹股沟区域按人体真实构造还原,位于腹股沟管模型内的小肠模型连接充气泵,可模拟腹内压力升高的真实状态,将小肠模型连同壁层腹膜模型从腹股沟管模型挤压出去,在腹股沟区体表形成一个小肿块,同时也可以清晰动态显示小肠模型的突出径路,模拟腹股沟斜疝形成的原理,通过侧面的结构剖面区域可清晰的观察腹股沟区域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将静态的腹股沟解剖模型和动态的腹股沟疝发病过程展示相结合,还原疾病的发生,使学生更能理解腹外疝疾病,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优点。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小肠模型由弹性材料构成。
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小肠模型,方便回缩和膨胀。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腹股沟区域由硅胶材料构成,所述结构剖面区域由硬性树脂构成。
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腹股沟区域,采用硬性树脂制作结构剖面区域,成本低便于加工。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腹股沟管模型内设有精索模型。
通过腹股沟管模型内设有精索模型,更加真实的还原人体模型。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腹股沟区域内阴囊模型、阴茎模型与腹股沟管模型的衔接处的皮肤厚度小于衔接处周围的皮肤厚度。
通过阴囊模型、阴茎模型与腹股沟管模型的衔接处的皮肤厚度小于衔接处周围的皮肤厚度,更加真实的还原人体模型,同时方便形成小肿块。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肌层包括逐层打开的腹直肌模型、腹外斜肌模型、腹外斜肌腱膜模型、腹内斜肌模型和腹横肌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未经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96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