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PLA透液无纺布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83902.5 | 申请日: | 2021-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70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和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六企业(平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2;B32B27/36;B32B37/00;A61F13/511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pla 无纺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PLA透液无纺布,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PLA无纺布透液性差、手感僵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相复合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PLA纺粘无纺布,所述下层为亲水型无纺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采用超声波技术将PLA纺粘无纺布与亲水型热风无纺布相复合,具有透液性好、手感舒适的优点。PE/PET并列双组份短纤经过亲水性处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PLA复合透液无纺布透液性更好;经过超声波技术复合定型的PLA纺粘无纺布更佳柔软、手感舒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透液性好、手感柔软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PLA透液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聚乳酸(PLA)作为近几年的热门材料,在无纺布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用纺粘法将PLA制作成无纺布后,具有环保、无毒的优点,目前在卫生巾,纸尿裤等领域已经在进行小批量的使用。但是纯PLA纺粘无纺布的透液性较差,如果单独作为面层使用,液体将无法迅速渗透,直接影响卫生巾或者纸尿裤的性能,限制了PLA纺黏无纺布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并且,作为平纹PLA无纺布,手感也存在僵硬的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制作一种新型PLA透液无纺布来解决目前PLA无纺布透液性较差、手感僵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PLA透液无纺布,以解决现有PLA无纺布透液性差、手感僵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PLA透液无纺布,包括,包括相复合的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PLA纺粘无纺布,所述下层为亲水型无纺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亲水型无纺布为亲水型热风无纺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亲水型热风无纺布材质为PE/PET并列双组份短纤。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PE/PET并列双组份短纤包括PE组份和PET组份,且PE/PET并列双组份短纤表面经过亲水性处理附着有一层亲水性油剂。亲水性处理使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能,在一次性卫生用品及纸尿裤等应用过程中,有利于液体的下渗。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和下层通过超声波技术相复合。采用超声波技术相复合的无纺布不仅具有稳定的层结构,而且超声波技术利用其超声波能量对上层的PLA纺粘无纺布起到一定的蓬松效果,使PLA纺粘无纺布的手感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采用超声波技术将PLA纺粘无纺布与亲水型热风无纺布相复合,具有透液性好、手感舒适的优点。PE/PET并列双组份短纤经过亲水性处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透液性更好;经过超声波技术复合定型的PLA纺粘无纺布更佳柔软、手感舒适。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透液性好、手感柔软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3为PE/PET并列双组份短纤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2-下层;21-PE组份;22-PET组份;23-亲水性油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六企业(平湖)有限公司,未经南六企业(平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3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堵塞尿素循环给料系统
- 下一篇:输送机构和电子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