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和三层共挤内冷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83181.8 | 申请日: | 2021-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04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陆雄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雄球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B29C48/30;B29C48/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9 | 代理人: | 程国栋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组件 三层 共挤内冷模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道组件和三层共挤内冷模头,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通风壳体,所述第一通风壳体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与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壳体,所述第二通风壳体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通风壳体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上下错开设置;和第三通风壳体,所述第三通风壳体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三通风壳体与所述安装板围合形成风室,所述第一通风壳体和所述第二通风壳体位于所述风室内部,所述第三通风壳体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上下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出风均匀的风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应用该风道组件的三层共挤内冷模头。
背景技术
三层共挤内冷模头是吹膜装置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
风道组件设于三层共挤内冷模头的出料口处,向薄膜吹气形成厚薄均匀的膜泡。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目前的风道组件结构复杂,且出风不均匀,导致所形成的膜泡变形且薄膜厚度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出风均匀的风道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道组件,设于三层共挤内冷模头,三层共挤内冷模头包括连通进气口的模套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模套组件;
第一通风壳体,所述第一通风壳体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与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孔;
第二通风壳体,所述第二通风壳体设于所述安装板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通风壳体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上下错开设置;和
第三通风壳体,所述第三通风壳体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三通风壳体与所述安装板围合形成风室,所述第一通风壳体和所述第二通风壳体位于所述风室内部,所述第三通风壳体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上下错开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设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通风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壳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另一端伸入模套组件内部与进气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一通风壳体同轴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风壳体包括:
顶盖;和
圆筒形壳体,所述圆筒形壳体设于所述顶盖,所述第三通风孔设于所述圆筒形壳体;
所述顶盖、所述圆筒形壳体和所述安装板围合形成所述风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壳体和所述第二通风壳体呈圆筒状,且与所述圆筒形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风壳体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通风壳体的上端面延伸至与所述顶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在轴线方向上阵列以形成第一通风孔组,所述第二通风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在轴线方向上阵列以形成第二通风孔组,所述第三通风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在轴线方向上阵列以形成第三通风孔组,所述第一通风孔组与所述第二通风孔组上下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孔组与所述第三通风孔组上下错开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风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风孔的直径均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雄球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雄球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3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阻燃耐火电线
- 下一篇:三层共挤内冷模头和吹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