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养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81367.X | 申请日: | 202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2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远志;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锐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B28B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养护 温湿度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养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涉及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无法对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导致温湿度变化养护工作不及时的问题。所述支撑平台的上端设置有收纳框架,所述收纳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外壁上设置有覆盖布,所述收纳框架的上端设置有收放卷电机,所述收放卷电机的后端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导管,所述出水导管上设置有出水泵,所述出水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接管盘,所述蓄水箱的后端设置有后置载架,所述后置载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温湿度监测仪,所述温湿度监测仪的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养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养护是人为的形成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来使刚浇筑的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或加速其硬化和强度增长,混凝土浇筑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因此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现有的混凝土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无法对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导致温湿度变化养护工作不及时的问题,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混凝土养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养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混凝土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无法对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导致温湿度变化养护工作不及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养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上端设置有收纳框架,所述收纳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外壁上设置有覆盖布,所述收纳框架的上端设置有收放卷电机,所述收放卷电机的后端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导管,所述出水导管上设置有出水泵,所述出水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接管盘,所述蓄水箱的后端设置有后置载架,所述后置载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温湿度监测仪,所述温湿度监测仪的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收放卷电机与收纳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框架,所述收纳框架的两端内壁上均设置有轴承接盘,且收卷轴通过轴承接盘与收纳框架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卷轴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与收卷轴一体成型设置,且延伸轴贯穿并延伸至收纳框架的外部,所述延伸轴和收放卷电机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位于连接框架的内部,且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管盘的内部设置有法兰接孔和螺纹接口,且法兰接孔和螺纹接口均与接管盘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监测仪的下方设置有电源箱,且电源箱通过电源线与收放卷电机、出水泵和温湿度监测仪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监测仪通过无线路由器和云平台与远程计算机传输连接,且远程计算机通过云平台和无线控制器与收放卷电机和出水泵传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温湿度监测仪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的对混凝土养护现场的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上传到远程计算机上,工作人员根据远程计算机上传的实时数据来判断是否无需要远程启动收放卷电机和出水泵,从而达到根据养护现场环境及时对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克服了现有的混凝土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无法对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导致温湿度变化养护工作不及时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锐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荆州市锐利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13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