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73541.6 | 申请日: | 202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9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董宇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鑫隆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C02F11/13;C02F11/15;C02F9/02;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周媛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生物 消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该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以及消化汲水单元,预处理单元与消化汲水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消化汲水单元包括消化反应装置、汲水装置以及循环泵,汲水装置与消化反应装置连通,汲水装置与循环泵连通,循环泵连通消化反应装置;消化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罐、正渗透膜以及过滤网,正渗透膜和过滤网分别设置于第一反应罐的内壁,第一反应罐与污泥输出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通过第一反应罐内的正渗透膜对污泥进行除水,以此提高污泥的含固率,从而降低厌氧消化处理的成本,并提高厌氧消化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副产物。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污泥的产量都十分巨大。在欧洲,污泥的年产量逐年增加,预计到今年为止,欧洲国家的污泥年产量将超过1300万吨。而在中国,污泥的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污泥处理方法有厌氧消化、好氧发酵、机械热干化、工业炉窑协同焚烧、石灰稳定和深度脱水六种,其中,污泥厌氧消化是一种有效的污泥处理方式,它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回收沼气资源,更好地实现污泥的稳定化、资源化、减量化。
然而,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为常规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常规的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由于需要保证污泥的流变性,会将污泥的含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当污泥的含固率低时,污泥中的水含量大,总体积大,进而导致工艺设备体积大,增加企业成本,而且反应缓慢、有机物降解率低并且甲烷产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常规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中,污泥含固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该正渗透生物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泥输入管、污泥输出管、预处理单元以及消化汲水单元;污泥输入管与预处理单元连通,预处理单元与消化汲水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消化汲水单元与污泥输出管连通;
预处理单元包括碱热装置、超声波装置、第一输泥泵以及第二输泥泵;碱热装置的输入端与污泥输入管连通,第一输泥泵的输入端连通碱热装置的输出端,超声波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输泥泵的输出端连通,超声波装置的输出端连通第二输泥泵的输入端,第二输泥泵的输出端与消化汲水单元连通;
消化汲水单元包括消化反应装置、汲水装置以及循环泵;消化反应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输泥泵的输出端连通,污泥输出管连通消化反应装置的输出端,汲水装置的输入端与消化反应装置连通,汲水装置的输出端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连通,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消化反应装置;
消化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罐、第一搅拌器、正渗透膜、过滤网以及电动蝶阀,第一搅拌器设置于第一反应罐的内部,正渗透膜和过滤网分别设置于第一反应罐的内壁,第一反应罐的输入端与第二输泥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反应罐通过电动蝶阀与污泥输出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碱热装置包括第二反应罐、储药罐、加热套、第二搅拌器、pH值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电动蝶阀;第二反应罐的输入端与污泥输入管连通,加热套套设于第二反应罐的侧壁外,第二反应罐的顶部与储药罐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搅拌器、pH值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第二反应罐内部,第二反应罐的输出端通过电动蝶阀与第一输泥泵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超声波装置包括超声波反应器、第三搅拌器以及电动蝶阀;超声波反应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输泥泵连通,第三搅拌器设置于超声波反应器内部,超声波反应器通过电动蝶阀与第二输泥泵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反应罐侧壁的内侧向外侧凹陷形成汲水腔,正渗透膜覆盖于汲水腔的开口处,过滤网相对汲水腔覆盖于正渗透膜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汲水装置包括储液罐、循环罐以及电动蝶阀,汲水腔的腔壁和储液罐分别连通循环罐的输入端,循环罐的输出端通过电动蝶阀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连通,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汲水腔的腔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鑫隆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鑫隆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73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