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71587.4 | 申请日: | 202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2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轩明;徐玉琴;袁伟;宗翠江;王志敏;邓涛;朱小春;张桃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三九(南昌)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12;F16L57/02;F16L55/02;F16L23/02;F16L23/028 | 
| 代理公司: | 南昌恒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5 | 代理人: | 杨志宇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悬液 反应 蒸汽 管网 系统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属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道领域,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包括管网,所述管网由多个蒸汽内管拼接组成,所述蒸汽内管外设有蒸汽外管,所述蒸汽内管、蒸汽外管之间设有6个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本装置对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蒸汽内管与蒸汽外管之间设有缓冲层,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蒸汽内管与蒸汽外管之间设有保温层,可有效防止管道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防止蒸汽由于温度较低液化;蒸汽管道之间通过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相互抵触连接,有效防止蒸汽泄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通常采用普通钢管作为蒸汽管道,在冬季时,外界温度较低,外界温度与钢管易发生热交换,造成蒸汽管道内部蒸汽液化回流;同时传统蒸汽管道搬运组装过程易发生磕碰,易造成管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包括管网,所述管网由多个蒸汽内管拼接组成,所述蒸汽内管外设有蒸汽外管,所述蒸汽内管、蒸汽外管之间设有6个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加强筋呈六角星排列,所述蒸汽内管、第二加强杆之间填充有隔热层,所述蒸汽外管、第二加强杆之间填充有缓冲层。
优选的,每个所述蒸汽内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帽耳,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帽耳,第一帽耳、第二帽耳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具体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组成。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具体由玻璃棉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蒸汽内管与蒸汽外管之间设有缓冲层,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2、蒸汽内管与蒸汽外管之间设有保温层,可有效防止管道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防止蒸汽由于温度较低液化;3、蒸汽管道之间通过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相互抵触连接,有效防止蒸汽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中:101、蒸汽内管;102、蒸汽外管;103、第一加强杆;104、第二加强杆;105、加强筋;106、缓冲层;107、隔热层;201、第一固定块;202、第二固定块;203、滑块;204、螺栓;205、第一帽耳;206、第二帽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混悬液反应釜的蒸汽管网系统用结构,包括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三九(南昌)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华润三九(南昌)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71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棚快速安全闸门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冲孔精度的冲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