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57703.7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伊琦;程东贺;柴琦龙;李嘉蔚;杨健康;杨伟刚;邓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龙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6 | 代理人: | 杜衍辉 |
| 地址: | 2000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渗水 排放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渗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排水槽沿隧道的纵向设置,在两个排水槽相对的外侧处均设置有沿隧道纵向的集水管,且在同一侧处的集水管与排水槽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连接,两个集水管均位于隧道的内壁内部,在隧道内壁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呈弧形结构的汇集管,汇集管沿隧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设置,且汇集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水管连通,每相邻的两个汇集管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管和多个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相对于汇集管均倾斜设置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中的渗水排放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安装、以及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隧道内产生的渗水进行收集排放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渗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中,经常存在仰拱环向止水带安装偏差、粘接不牢、因施工损坏等现象,削弱了其防水性能,隧道衬砌完成后,当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积水汇集在隧底并产生水压时,极易出现仰拱施工缝渗水现象,后期治理难度大、久治不绝、安全风险高、经济社会效益损失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安装,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隧道内产生的渗水进行收集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渗水排放与压浆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内路面两侧的排水槽,排水槽沿隧道的纵向设置,在两个排水槽相对的外侧处均设置有沿隧道纵向的集水管,且在同一侧处的集水管与排水槽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连接,两个集水管均位于隧道的内壁内部,在隧道内壁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呈弧形结构的汇集管,汇集管沿隧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设置,且汇集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水管连通,每相邻的两个汇集管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连通管和多个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相对于汇集管均倾斜设置且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在两个汇集管之间依次交叉排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汇集管、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包括有管体,所述管体上均匀排布设置有渗液孔,在管体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透水性纤维布层和钢丝网层。
优选的,所述汇集管的内径在30-50mm之间,所述集水管的内径在50-70mm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内径与汇集管的内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渗水排放结构具有结构合理、方便施工安装、以及可以快速有效的将隧道内产生的渗水进行收集排放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汇集管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管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槽、2集水管、3导流管、4汇集管、5第一连通管、6第二连通管、7管体、8透水性纤维布层、9钢丝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57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调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测预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