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加热式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53290.5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1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军;吕威豪;陈奕灏;陈思燚;田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C10G31/09 | 分类号: | C10G31/09;B01D29/03;B01D29/96;B01D3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过滤 装置 | ||
一种可加热式过滤装置包括底流排液管、底端椭圆形封头、清液缓冲筒、滤网、下段直筒、中段直筒、保温层、加热层、进液管、顶端平盖封头、上段直筒、漏斗形布液器、出口管。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油砂混合液等物质的分离,能够通过加热装置使油砂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加快混合液中原油和砂砾的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多相流分离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加热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过滤分离技术是固液分离领域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过滤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滤网等过滤介质的作用下,多相流体中的一部分物质通过过滤介质,另一部分物质则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实现两相或者多相的分离。和其它分离装置相比,过滤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但是对于油砂混合液,由于粘性较大,混合液中的物质结合在一起,过滤分离装置则难以进行有效地分离处理,存在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过滤分离技术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加热式过滤装置,可以应用于油砂混合液等物质的分离,该装置能够通过加热装置使油砂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加快混合液中原油和砂砾的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加热式过滤装置包括底流排液管、底端椭圆形封头、清液缓冲筒、滤网、下段直筒、中段直筒、保温层、加热层、进液管、顶端平盖封头、上段直筒、漏斗形布液器、出口管,上述顶端平盖封头通过法兰安装到上述上段直筒的上部,上述进液管安装到上述上段直筒的侧部开孔处并且深入到上述上段直筒的内部,上述漏斗形布液器安装到上述进液管深入到上述上段直筒的一侧,上述上段直筒的下部通过法兰与上述中段直筒的上部安装到一起,上述加热层与上述中段直筒安装在一起,上述保温层安装在上述加热层的外侧同时与上述中段直筒安装在一起,上述中段直筒的下部通过法兰与上述下段直筒的上部安装在一起,上述滤网通过法兰与上述下段直筒的下部和上述清液缓冲筒的上部安装在一起,上述底端椭圆形封头通过法兰与上述清液缓冲筒的下部安装在一起,上述出口管安装在上述清液缓冲筒的侧部开孔处,上述底流排液管安装在上述底端椭圆形封头的下部开孔处,上述底流排液管、上述底端椭圆形封头、上述清液缓冲筒、上述滤网、上述下段直筒、上述中段直筒、上述加热层、上述顶端平盖封头、上述上段直筒的中心轴线保持一致。
进一步,上述漏斗形布液器为圆锥形,并且为上下贯通结构,能够将油砂混合液均匀分散地排入上述中段直筒。
进一步,上述上段直筒为圆筒形结构,上述上段直筒的侧部设有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装置的上述加热层开启,上述加热层将热量传递给上述中段直筒,上述中段直筒受热后温度升高。油砂混合液由上述进液管进入上述漏斗形布液器,然后由上述漏斗形布液器进入上述中段直筒。上述中段直筒将热量传递给油砂混合液,油砂混合液的温度升高,粘性降低,混合液中的原油和砂砾物质分离。在上述滤网的过滤作用下,分离后的原油通过上述滤网进入上述清液缓冲筒,最终由上述出口管流出装置。砂砾等杂质则由于直径较大,无法通过上述滤网,停留在上述滤网的上层,最终完成油砂混合液的过滤处理。当上述滤网的上部砂砾沉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拆卸上述滤网进行清理,当上述清液缓冲筒需要清理时,可以通过打开上述底流排液管将上述清液缓冲筒的物质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加热式过滤装置,针对现有过滤装置对分离油砂混合液时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该装置能够通过加热装置使油砂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加快混合液中原油和砂砾的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532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底架结构
- 下一篇:分体式绝缘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