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井圈梁后做的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52008.1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6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赤晨;周铮;李仕军;方玉龙;张乾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葱葱 |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圈梁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井圈梁后做的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凌律师,包括模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模板结构包括水平模板和竖直抵触于水平模板上的竖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有支撑杆、工字钢、竖向拉杆和横向拉杆,其主要通过工字钢、横向拉杆以及支撑杆形成的支撑结构支撑水平模板与竖直模板,配合插杆、挡条等辅助装置而形成稳定、有效的后做圈梁的支撑装置,以便进行圈梁的浇筑,其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圈梁后做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的圈梁就是环绕电梯井道一周的水泥梁,为提高施工效率,目前电梯井的圈梁在电梯井主体施工之后再于其上进行施工。电梯井设置圈梁的井口的距电梯井的底部通常有至少十几米的距离。故为支撑模板,一种方式是在电梯井的井内壁面上设置预埋体。预埋体仅为一次性使用,且在圈梁完成后需要拆除,不仅浪费材料,也造成额外的施工工序。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井圈梁后做的支撑装置,无需在电梯井的井内壁面上设置预埋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井圈梁施工不便的问题,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梯井圈梁后做的支撑装置结构如下:包括模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模板结构与所述支撑结构环绕电梯井的井口分布,所述模板结构包括水平模板和竖直抵触于水平模板上的竖模板,所述竖模板与电梯井的井内壁面相平行,所述水平模板的一端抵触于电梯井的井内壁面上;
位置相对的所述水平模板的另一端之间共同抵触有一嵌入其中的插杆;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支撑杆、工字钢、竖向拉杆和横向拉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抵触于电梯井的相对的一对井内壁面上、而从下方支撑所述水平模板、插杆;所述工字钢横跨放置于电梯井的井口上;所述工字钢与所述插杆之间恰好嵌设有辅助杆使插杆保持稳定;
所述横向拉杆水平设置但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杆、工字钢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横向拉杆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所述竖向拉杆竖直设置、而两端分别与横向拉杆和工字钢可拆卸固定连接和/或卡接固定。
上述结构中,所述水平模板、所述竖直模板以及电梯井的井内避免之间的空间即为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圈梁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竖模板的顶端与井口保持对齐,一方面是为便于浇筑,另一方面可使竖模板的顶端也与工字钢的底部保持抵触,便于控制尺寸,确保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水平模板的底部与其下方的支撑杆之间还夹设有至少一块垫板,所述垫板与所述水平模板同样设置、其宽度也与所述水平模板相同。通过设置垫板,可以加厚水平模板底部,使其在浇筑混凝土以及与支撑杆配合时不易于扁形、提高该处的结构强度。
为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加强支撑杆对水平模板的支撑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垫板为两块。垫板数量过多,在安装和拆卸上需要占用更多的深度,在实际使用上存在一定不便、也需使用更多耗材。
为加强对水平模板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竖向拉杆的侧面同时与水平模板以及垫板的另一端相抵。
为提高模板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竖模板靠近于所述水平模板的另一端的侧面上抵触配合有一挡条,所述挡条的宽度为所述水平模板该侧至所述水平模板的另一侧边沿的间距。需要控制圈梁的宽度尺寸时,只需更换不同宽度尺寸的挡条,即可调节竖模板的外侧(即其与井内壁面距离较远一侧)与水平模板的另一端端部边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圈梁宽度的调整。
为便于使用、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竖向拉杆的中上部设有一卡件,所述卡件包括有一U形卡槽以及可控制U形卡槽的槽口大小发生变化的调节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520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