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46948.X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6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亚平;周楷;俞明锋;周宇;戈晓闻;余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7/32 | 分类号: | F01K7/32;F01K25/10;F01K11/02;F01D15/10;F01D1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循环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将换热系统划分为高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和低温的朗肯循环换热区,并分别对应这两个换热区设置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和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朗肯循环耦合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分别利用了热源温度临界值的高温区和低温区,两个循环发电系统均运行于最佳的温度区间。相比于单独蒸汽循环的发电效率更高,相比于单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增加了热源利用温度差,降低了余热利用领域的余热损失和储热发电领域的储热系统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布雷顿循环在1968年由Angelino G等提出,但限于当时的材料等技术水平无法在工程上实现。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进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工程上的实现成为可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550℃以下的热源温度,蒸汽朗肯循环的效率高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而当热源温度区间位于550℃以上时,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效率明显高于朗肯循环和其他布雷顿循环。
但是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是闭式布雷顿循环,且整个循环处于临界点之上,导致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的排气温度较高,热源的利用温差不大。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效率,增加再热系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增加再热系统后,高低压透平的平均排气温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降低了热源的利用温差。研究表明,当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进气温度为700℃时,透平排气温度高达500℃,热源的最低利用温度也须达到500℃以上。当增加再热系统后,热源的平均最低利用温差提高了近80℃。因此,当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应用于余热利用领域时,会大幅增加余热损失;当应用于储热发电领域时,会增加储热系统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以解决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余热损失高和储热系统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和换热系统;
所述换热系统包括沿热源流动方向设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和朗肯循环换热区;
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
所述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设置在朗肯循环换热区。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通过第一换热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内获取热源热量;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通过第二换热部在朗肯循环换热区内获取热源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沿超临界二氧化碳流通方向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换热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透平、回热器、冷却器和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热器包括相互连通的高温回热器和低温回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连通的主压缩机和再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沿热源流动方向设置的第一主换热部和第一再换热部;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透平包括高压发电透平和低压发电透平;
沿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方向,所述第一主换热部、所述高压发电透平、所述第一再换热部和所述低压发电透平依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沿蒸汽流动方向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换热部、蒸汽发电透平、凝汽器和给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469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网联车辆后装线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羽绒衣物护理蒸汽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