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44720.7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8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河山;李延龙;刘帅;朱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初期 支护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插入围岩的锚杆,各个所述锚杆伸出围岩的一端与初期支护连接,各个所述锚杆与围岩的交界处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紧贴围岩岩面,所述初期支护靠近围岩的侧面与围岩岩面之间设预留层。其能够加固围岩,使得围岩不受变形的损害而引起初期支护拱架破坏。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增加了锚杆和垫板,两者相互配合设计,利用锚杆和垫板形成一个主动抗拉的系统来抵抗围岩的应力,并且留出预留层,给变形一个缓冲的空间,使得围岩和钢支撑之间不会形成刚性对碰受力;通过锚杆、垫板和缓冲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加固围岩,使得围岩不受变形的损害而引起初期支护拱架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隧道一直以来施工的主要措施就是预留足够大的变形空间量,给予隧道一定的变形空间,为后期施做拱墙二次衬砌提供施工时间,但因为地应力释放强烈有别,释放部位并非一成不变,造成隧道初支结构多数部位并未变形至预留空间外,造成拱墙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远超设计厚度,混凝土超耗严重,导致围岩变形而引起的初期支护损害,同时影响的是施工进度推进缓慢,人员设备的工费增加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加固结构,其能够加固围岩,使得围岩不受变形的损害而引起初期支护拱架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所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插入围岩的锚杆,各个所述锚杆伸出围岩的一端与初期支护连接,各个所述锚杆与围岩的交界处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紧贴围岩岩面,所述初期支护靠近围岩的侧面与围岩岩面之间设预留层。
现有技术是预留足够大的变形空间量,给予隧道一定的变形空间,为后期施做拱墙二次衬砌提供施工时间,但因为地应力释放强烈有别,释放部位并非一成不变,导致围岩变形而引起的初期支护损害,同时影响的是施工进度推进缓慢,人员设备的工费增加等。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锚杆和垫板,两者相互配合设计,利用锚杆和垫板形成一个主动抗拉的系统来抵抗围岩的应力,并且留出预留层,给变形一个缓冲的空间,使得围岩和钢支撑之间不会形成刚性对碰受力。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留层的厚度大于垫板的厚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留层会喷射混凝土,垫板位于围岩和初期支护之间,预留层中有垫板,垫板的厚度是小于预留层的厚度的。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留层的厚度大于80c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预留层的变形量可以根据实际来具体确定。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所述锚杆与初期支护的交界处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初期支护和所述垫板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缓冲板为泡沫板,缓冲板射在隧道初期支护的背后,是对变形的一个缓冲,给了变形一个缓冲的空间。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板沿着所述初期支护的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缓冲板沿着初期支护朝隧道洞里的方向延伸。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板的厚度为25-30c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缓冲板的厚度为25cm。
综合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锚杆插入所述围岩的深度不少于2.5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锚杆一端插入围岩的长度不低于2.5m,另一端加上预留变形量和泡沫板连接在端头,使得初期支护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44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