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气气浮式双束流旋流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42704.4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8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冷帅;郭艳华;韩小玉;刘耀强;王喃喃;马立成;陆永高;张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03/38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66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气气浮式双束流旋流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气气浮式双束流旋流分离装置,属于轮胎制造技术领域。通过双向切入的入水管和在浮选筒内设置引导旋流板的设计方法,实现双束流旋流。污水经两个切向入水管口高速进入后会产生旋流,束流旋流的设计加快了油泥、重量较重的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少量悬浮物、气泡等会随着废水在喇叭口流出后上涌到浮选筒,达到第一次分离目的。从喇叭口流出的含气泡、炭渣的废水,经过引导旋流板时,产生第二次旋流,此时增加了气泡与炭渣的接触时间,部分悬浮物再次聚集、沉降,少量的气泡粘附炭渣进入到浮渣收集筒内,达到第二次分离的目的。此设计方式提高了油和炭渣的收集率,增加了设备的分离效果,更高的废水的净化程度,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气气浮式双束流旋流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热裂解工艺符合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成为目前处理废旧轮胎的有效方式。热裂解处理废旧轮胎技术是在无氧或者惰性气体环境中加热轮胎,使其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并回收热解油、热解气以及炭渣等产物。因此热解项目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热解油和炭渣,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废水排放标准。
目前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力悬浮技术:利用油与水的密度差,油会浮到水的表面,实现油水分离。这种技术除油效率不高,使用装置体积较大。
2、化学药剂除油:利用化学药剂使胶体颗粒聚集、沉降,从而实现废水处理的目的。但这种方式会造成化学污染,增加药剂费用等成本,或造成设备堵塞,降低处理效率。
3、过滤技术:利用一些过滤材料,比如核桃壳,实现除油目的。但是若污水的进水浓度较高会造成堵塞,达不到过滤效果,甚至需要大量的水进行清洗,产生更多的处理废水。
4、水力旋流技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向流体旋涡中心迁移,而水移向另一端。该技术要求水力旋流器内有很大的压差,而且对油与水的密度差要求高,否则分离较困难。并且水力旋流技术不能有效地去除被油包裹的固体物。
5、气浮技术: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的小气泡可以粘附和包裹废水中的油、悬浮固体,增大与水的密度差,增加其上浮到水面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述的各种废水处理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溶气气浮式双束流旋流分离装置,能够提高油和炭渣的收集率,增加分离效果及废水的净化程度,更符合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的理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气气浮式双束流旋流分离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容器,所述容器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排气口和排泥口,所述容器内部竖直设置用于使污水第一次分离以除去较大颗粒浮渣的旋流筒,所述容器壁和所述旋流筒之间连通进水管道,所述旋流筒上端连接浮渣收集筒,所述浮渣收集筒内设置浮渣排出管道以将污水中分离出的浮渣排出;所述悬浮筒外部连接用于进行第二次分离以除去较小颗粒浮渣的浮选筒,进行第二次分离后的污水进一步除去了较小颗粒的浮渣达到了可排放标准,再通过设置在所述容器壁下部的排水管道排出。
作为优化,所述旋流筒下部外壁设置用于增加气泡和悬浮物接触时间的旋流板。
作为优化,所述容器设置相对的两根所述进水管道。
作为优化,所旋流筒外形结构设置为筒体,所述筒体下端设置成喇叭开口。
作为优化,所述浮选筒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42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窗玻璃透光度自动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存储芯片晶元放大检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