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放电结构及气体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41149.3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6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肖德玲;王墅;封宗瑜;赵琛;王铭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康艳艳 |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态 污染物 去除 结构 放电 气体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放电结构及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包括绝缘管、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管包括管腔、与所述管腔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内部,与电源的第一端电连接,并通过第一端获得电离电压;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外表面上,与电源的第二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实现绝缘管的管内放电,增大了放电有效面积,延长了等离子体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放电结构及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悄无声息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各种空气净化技术应运而生。
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分为耗材型和无耗材型两大类,耗材型空气净化技术需要不断更换净化部件的耗材,前期价格便宜,但使用过程中的费用较高;无耗材型空气净化技术虽然前期成本高,但后期不需要再投入费用。总体来说,无耗材型空气净化技术的成本更低,还节能环保。
等离子体空气杀菌净化技术作为无耗材型空气净化技术的一种,是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高科技技术。等离子体空气杀菌净化技术是在气相环境下产生高压放电击穿空气,形成等离子体环境,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和离子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发生链式化学反应,使气体中的污染物发生迁移、转化和无害化等过程。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等离子体气体净化装置,通常等离子体主要产生在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的外表面,等离子体易扩散,带有污染物的空气在流经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的外表面的过程中,与等离子体的接触时间较短,接触面积也较小,杀菌净化效率低,不适用于去除汽车尾气、烟气等有机污染物的净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带有污染物的空气与等离子体的接触时间较短、接触面积也较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带有污染物的空气与等离子体的接触时间长、接触面积大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放电结构及气体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包括:
绝缘管,包括管腔、与管腔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第一电极,设置在绝缘管的内部,与电源的第一端电连接,并通过第一端获得电离电压;
第二电极,设置在绝缘管的外表面上,与电源的第二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第一电极呈螺旋状设置在绝缘管的内表面上;
和/或,第二电极呈螺旋状缠绕在绝缘管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呈螺旋状设置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螺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第一电极呈网状设置在绝缘管的内表面上;
和/或,第二电极呈网状设置在绝缘管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第一电极刻蚀在绝缘管的内表面上;和/或第二电极刻蚀在绝缘管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由纳米级导电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纳米级导电材料包括碳纤维束或纳米级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绝缘管为圆柱管或者为多棱柱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态污染物的去除结构,绝缘管的长度是绝缘管的内径的至少5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放电结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41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分段输送背负式前割台打瓜葫芦机
- 下一篇:一种棉花样品快速成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