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41026.X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62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成梁;梁伟;张红银;任明阳;李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2 | 分类号: | F16B1/02;H01B17/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云母 带端部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云母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包括卡座,所述卡座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座成前后对位设置。该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与现有的普通云母带相比,通过设置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通过销钉将翻转卡板位势锁固,实现了前后侧卡座之间的衔接效果,进而保障了前后侧带头之间的稳定衔接,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能够很好的承受沿带头侧方向的拉力,其本身的抗拉扯能力更强,强度更高,使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销钉拔插并通过插板向翻转卡板插接的拼装方式,其本身拼装方式简单便捷,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安装拆解更为简便,硬件结构分体化,便于零配件更替,降低了检修维护成本,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母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云母带作为一种良好的绝缘材料多用于线缆以及机电设备中。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CN103345991B)公开了一种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该云母带包括云母纸层、硅胶层和玻璃纤维布层,云母带端部一侧保留云母纸层,云母带端部另一侧保留玻璃纤维布层,在云母带端部一侧云母纸层另一侧的玻璃纤维布层之间涂有硅胶层。
在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现有装置拼装衔接效果不够稳固,其常规的胶接以及夹持方式容易松脱,使用不够稳定;2、现有装置拼装后其衔接位置材质强度容易低于云母带材料本身,其衔接拼装操作繁琐复杂,影响检修作业效率,实用性较差。
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云母带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如下不足:1、现有装置拼装衔接效果不够稳固,其常规的胶接以及夹持方式容易松脱,使用不够稳定;2、现有装置拼装后其衔接位置材质强度容易低于云母带材料本身,其衔接拼装操作繁琐复杂,影响作业效率,实用性较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云母带端部连接结构,包括卡座,所述卡座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座成前后对位设置,两个所述卡座的相反面均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的内侧套设有压边管,所述压边管的内侧套设有带头。
两个所述卡座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容纳槽。
前侧所述容纳槽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中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头,所述插板背部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背侧所述容纳槽内壁的左右侧转动连接有偏转轴,所述偏转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翻转卡板,所述翻转卡板前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头,所述翻转卡板的背部的顶面开设有贯通其上下侧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的内侧穿插套设有销钉,所述销钉由上至下贯通背侧的容纳槽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嵌槽由柱状槽和三棱槽拼接而成,所述三棱槽开设在卡座的表面且贯通柱状槽,所述压边管套设在柱状槽的内侧,所述带头贯穿三棱槽并延伸至卡座的外部。通过该设置实现带头与卡座之间的衔接装配。
进一步地,背侧所述容纳槽的底面开设有贯通其内外侧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互对位配合,所述销钉穿插套设在贯通孔的内侧,且销钉的底端端头延伸至贯通孔的下方。销钉穿插套设在贯通孔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侧时,此时销钉约束并限制了翻转卡板沿偏转轴的转动动作,实现了翻转卡板位势的锁定和保持,进而实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的相互接触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块为矩形条状结构,所述衔接块固定连接在容纳槽前部底端的阴角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顶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头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立电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410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