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桡骨下端骨折复位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29341.0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6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士勇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8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静楠;何梅生 |
地址: | 233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骨 下端 骨折 复位 撑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骨下端骨折复位撑开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两根撑开棒,两根撑开棒分别通过其端部设置的外螺纹结构由撑开套筒的两端与撑开套筒螺纹配合连接;撑开棒套筒配合套设于对应的撑开棒外部,通过撑开棒锁紧结构与对应的撑开棒固定,牵引针插设于牵引针套筒内,通过牵引针锁紧螺母与对应的牵引针套筒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骨折后的移位骨折端进行撑开复位,并实现持续性的支撑定位,相较于医务人员徒手牵引,大大提高了矫正复位的稳定性,并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有效保证复位效果;在进行骨折后的移位骨折端的撑开复位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经验手法要求相对较低,更利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整复效果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挠骨下端错位骨折撑开复位的撑开器。
背景技术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体结构的支撑和人体运动的支持具有重要作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发生意外时可能产生骨骼断裂的损伤,而该过程中如受到肌肉牵拉影响,可能导致骨骼折断端发生缩短移位,如不对发生位移的骨骼进行矫正复位,将影响骨骼的康复甚至可能导致残疾。目前,当患者的骨骼折断端发生缩短移位时,医务人员一般采用徒手纵向牵引复位并维持的方式对折断的骨骼进行矫正复位,此种复位方式对医务人员操作经验和操作手法的要求较高,同时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此外,人力矫正复位不可避免地存在用力不均匀、不持久的问题,导致骨骼的矫正复位不稳定,最终致使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桡骨下端骨折复位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桡骨下端骨折复位撑开器,包括两根撑开棒,所述撑开棒一端呈外螺纹结构,另一端连接固定有针筒结构,两根所述撑开棒分别通过其端部设置的外螺纹结构由撑开套筒的两端与所述撑开套筒螺纹配合连接,且两根所述撑开棒端部设置的外螺纹结构旋向相反;
所述针筒结构包括筒状结构的撑开棒套筒和牵引针套筒,所述撑开棒套筒配合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撑开棒外部,撑开棒锁紧结构贯穿对应的所述撑开棒套筒设置,将所述撑开棒套筒与对应的所述撑开棒连接固定;所述牵引针套筒与对应的所述撑开棒套筒固连,其内配合插设牵引针,牵引针锁紧螺母贯穿对应的所述牵引针套筒并抵紧对应的所述牵引针设置,用于将对应的所述牵引针与对应的所述牵引针套筒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棒锁紧结构为撑开棒锁紧螺母,所述撑开棒套筒通过所述撑开棒锁紧螺母与对应的所述撑开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棒套筒和所述牵引针套筒的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棒为直径为6mm的碳钢棒。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棒套筒与对应的所述牵引针套筒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桡骨下端骨折复位撑开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骨折后的移位骨折端进行撑开复位,并实现持续性的支撑定位,相较于医务人员徒手牵引,大大提高了矫正复位的稳定性,并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有效保证复位效果,特别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的复位撑开;
2、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骨折后的移位骨折端的撑开复位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经验手法要求相对较低,更利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整复效果的保障;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筒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士勇,未经杨士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9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推杆激光焊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方便拆装的荧光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