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27503.7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28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钢;杨淳凯;顾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禾伦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D04B1/16 |
代理公司: | 泉州凡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7 | 代理人: | 钟莹洁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扎染 针织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为纬编面料,包括面层,底层和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经扎染染色形成的扎染区和未经扎染染色的非扎染区,且所述面层衬有若干浮线,所述浮线分布于所述扎染区域与非扎染区的交接区;所述底层下表面为经过磨毛处理的磨毛层,本实用新型将磨毛结构与扎染相结合,赋予面料以扎染的独特花型、面料的柔软及保暖性,尤其适合秋冬季服装使用;将扎染图案与面料结构相结合,使得扎染面料的花型层次感更佳丰富、立体感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其形成的花型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且扎染后形成的花型各不相同,扎染因其独特性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目前的扎染面料中,少有将扎染与面料组织结构相结合从而形成层次丰富的面料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弥补扎染面料丰富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技术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不仅通过扎染赋予面料独特的花型,且通过磨毛使面料的手感和保暖性增加,同时还将扎染与面料结构相结合,使得面料的立体感更强,层次更丰富。
一种磨毛扎染针织面料,其为纬编面料,包括面层,底层和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的中间层,其中,
所述面层包括经扎染染色形成的扎染区和未经扎染染色的非扎染区,且所述面层衬有若干浮线,所述浮线沿所述扎染区与非扎染区的交接区分布,构成扎染区的边界;
所述底层下表面为经过磨毛处理的磨毛层。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提花层。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包括若干集圈和移圈组织。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抽针组织。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包括若干集圈和移圈组织。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编织纱线包括交替编织的阳离子涤纶纱线与涤纶纱线。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的编织纱线包括包覆有氨纶的细旦涤纶纱。
进一步的,所述浮线为涤纶单丝。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阳离子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涤纶纱线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涤纶单丝的规格为30D,所述底层的细旦涤纶纱的规格为50D/72F,其包覆氨纶的规格为 40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将磨毛结构与扎染相结合,赋予面料以扎染的独特花型、面料的柔软及保暖性,尤其适合秋冬季服装使用;
2将扎染图案与面料结构相结合,使得扎染面料的花型层次感更佳丰富、立体感更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料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面层1,扎染区10,非扎染区11,浮线12,中间层2,底层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禾伦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泉州禾伦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7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