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火门快速开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26678.6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刘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致威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7/28;E05F11/54;E05F5/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2560 重庆市铜***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门 快速 开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火门快速开启装置,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凹槽、U形管和与U形管同侧的拉杆,凹槽内设有打气筒,打气筒的上方设有压板,压板与打气筒上的推杆固定连接,U形管一侧的竖直管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隔板,U形管内位于隔板上方的一端与打气筒连通,U形管内位于隔板下部的一侧设有防火液体,隔板的顶部设有活塞杆,拉杆一端与防火门相邻的墙壁铰接,拉杆另一端与防火门滑动连接,拉杆此端与活塞杆的顶部铰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打气筒和防火液体对隔板所处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带动活塞杆控制拉杆一端滑动,拉杆滑动带动防火门转动,实现对防火门开合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火门快速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楼等建筑物中大都会设置防火通道,以利于火灾等紧急状况时,能迅速离开该建筑物。而平常为能避免人员经防火通道随意进入该建筑物,并避免火灾时火势延烧及烟雾进入防火通道中,在防火通道处大都会设置常闭防火门,且常闭防火门通常只能由室内向外打开,利于室内人员推开防火门逃生。
防火门不会经常被开启,从而不易被打开,有碍于逃生的时间。同时火灾一旦发生,人们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切断电源,以防火灾因电气设备而漫延,此时防火门就处在无电状态下,无法通过电力控制将防火门打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门快速开启装置,实现防火门的快速开启,同时保证防火门能够缓慢闭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防火门快速开启装置,包括在防火门靠近室内一侧的地面上设置的凹槽、与防火门远离室内一侧的端面固定连接的U形管和与U形管同侧的拉杆,所述凹槽的槽口与地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凹槽内设有打气筒,打气筒上设有打气的推杆,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推杆垂直,压板的上表面与凹槽的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U形管一侧的竖直管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隔板,U形管内位于隔板上方的一端与打气筒的气体输出端连通,U形管内位于隔板下部的一侧设有防火液体,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自U形管的顶部伸出;
所述拉杆一端与防火门相邻的墙壁铰接,另一端向防火门延伸,防火门上设有竖向的滑槽,拉杆延伸至防火门的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且拉杆此端与活塞杆的顶部铰接,拉杆与墙壁的铰接点与滑槽的顶部在同一高度。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室内人员踩踏压板,压板对推杆进行下压,推杆移动控制打气筒对其与U形管内连通的一侧打气。进入U形管内的气体对隔板进行挤压,使隔板向下移动,隔板带动活塞杆同步下移,加之活塞杆的顶部与拉杆端部铰接,活塞杆下移带动拉杆置于滑槽的一端向下移动,而拉杆长度一定,拉杆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防火门朝向拉杆铰接的墙壁所在一侧摆动,实现防火门的打开。人员踩踏压板的动作所需时间短,从而保证防火门打开的速度足够快。
根据防火门通常由室内向外打开的特性,将凹槽设置在室内一侧,利于室内人员踩踏压板,从而自动打开防火门逃生。而U形管设置在防火门室外的一侧,防火门打开时,U形管位于防火门的背部,与U形管设置在室内相比,避免U形管阻碍室内人员通过防火门。U形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利用防火液体在U形管内的气压,控制隔板所处的高度,同时与活塞杆和拉杆联动,实现对防火门闭合时的定位。且当防火门打开后,室内人员通过防火门进入逃生通道,压板不再受到挤压,U形管内的防火液体受气压影响,自动缓慢复位,推动隔板复位,而隔板通过活塞杆带动拉杆缓慢复位,即实现防火门的缓慢复位,为室内人员通过防火门提供足够的时间。U形管内的气体受隔板复位而回缩进打气筒内,打气筒上的推杆带动压板复位。
进一步,所述压板底部与打气筒间设有弹性记忆材料。
室内人员踩踏压板时,弹性记忆材料可对压板进行缓冲,避免室内人员用力过猛而摔倒或造成肢体损伤。同时防火门打开后自动复位的过程中,弹性记忆材料也能够对压板施加使压板复位的作用力,间接使防火门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致威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致威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6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自动外圆切削机构
- 下一篇:一种钎具包装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