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22672.1 | 申请日: | 202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3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虎;王志高;杨爱兰;李秋元;康萌;奚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军 |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F16F15/06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1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操控 水利工程 管道 清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包括固定框、连接架、滑轮、连接杆、转盘、驱动轴、清淤片和清除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框上端设置了清除机构,电机通电进行工作,带动转盘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摆动杆带动连接块往左端移动,使连接块带动清除头往左端移动,使清除头与清淤片上端相接触,在清淤片移动时,将清淤片上端淤泥刮除,达到了能够快速对清淤片上端淤泥刮除的优点;通过在清除机构上端设置了清除头,在刮板对淤泥贯穿时,会使滑杆往凹槽内侧压动压簧产生形变,对刮板上端偏振力进行吸收,达到了能够使刮板平稳刮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涉及水利工程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城市水利工程管道在长时间使用后,管道的内部会堆积干湿不一的淤泥,这些淤泥若不及时清除,在城市面临下大雨时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进而使城市路面积水导致交通瘫痪。
这时候往往需要使用到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现在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到清淤片对淤泥进行清除,但是在清淤片使用后,上端往往会粘附有淤泥,清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框、连接架、滑轮、连接杆、清淤盘、驱动轴、清淤片和清除机构,所述固定框顶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滑轮中部相连接,所述清除机构安装于固定框顶部,所述清除机构包括安装框、转盘、摆动杆、连接块、滑块、导轨、清除头、滑槽和电机,所述安装框底部与清除机构相固定,所述安装框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转盘中部相连接,所述摆动杆一端与转盘前端转动配合,并且摆动杆另一端与连接块前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导轨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块与清除头右端相固定,所述安装框前端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后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框通过驱动轴与清淤盘中部相连接,所述清淤盘上端等距分布有清淤片。
优选的,所述清除头包括承接板、凹槽、压簧、滑杆和刮板,所述承接板与连接块左端相固定,所述承接板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压簧与滑杆上端弹性连接,所述滑杆与刮板上端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刮板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并且刮板下端与清淤片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凹槽共设置有三个,并且凹槽沿承接板下端水平方向等距分布。
优选的,三个所述凹槽上端均设置有压簧和滑杆,并且滑杆与凹槽内侧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摆动杆呈扁平长条状,并且摆动杆随着转盘前端边缘进行偏心运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滑块相互垂直分布,并且滑块嵌入于导轨内侧。
优选的,所述摆动杆为碳钢材质,硬度高。
优选的,所述转盘为合金钢材质,抗腐蚀性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通过在固定框上端设置了清除机构,电机通电进行工作,带动转盘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摆动杆带动连接块往左端移动,使连接块带动清除头往左端移动,使清除头与清淤片上端相接触,在清淤片移动时,将清淤片上端淤泥刮除,达到了能够快速对清淤片上端淤泥刮除的优点。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方便操控的水利工程用管道清淤装置,通过在清除机构上端设置了清除头,在刮板对淤泥贯穿时,会使滑杆往凹槽内侧压动压簧产生形变,对刮板上端偏振力进行吸收,达到了能够使刮板平稳刮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军,未经张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2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