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用包边型盖帽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4637.5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78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穷;吴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捷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2;H01M10/48;H01M50/24;H01M50/242;H01M50/264;H01M50/27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元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9 | 代理人: | 王荣君 |
地址: | 231323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用包边型 盖帽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包边型盖帽,包括盖帽,盖帽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内胆,内胆的上表面与盖帽的内壁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两个第一卡槽的内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内胆的内部嵌设有导热管。本实用新型,电池安装在内胆的内部后,将盖帽套设在内胆的外表面,底板通过螺栓与盖帽固定,使内胆与盖帽之间的缝隙,通过两个第一卡槽中的第一密封圈填充,内胆保持密封状态,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导热管的两端与外置冷却装置的输出端与输出端相连通,将电池充放电时散发出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外部空气中,稳定电池的使用环境,保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包边型盖帽。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国外先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但是锂电池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导致电池组的零部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传统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颠簸震动的影响,导致电池与外壳撞击,导致电池受损,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用包边型盖帽,旨在解决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的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电池用包边型盖帽,包括盖帽,所述盖帽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上表面与盖帽的内壁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内胆的内部嵌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均贯穿于盖帽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盖帽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盖帽的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滑块,所述内胆的外表面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滑轨,三个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分别嵌设于相对应三个滑轨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盖帽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卡槽,两个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嵌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盖帽的内壁表面等距固定俩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下端位于内胆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电池用包边型盖帽,电池安装在内胆的内部后,将盖帽套设在内胆的外表面,底板通过螺栓与盖帽固定,使内胆与盖帽之间的缝隙,通过两个第一卡槽中的第一密封圈填充,内胆保持密封状态,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导热管的两端与外置冷却装置的输出端与输出端相连通,将电池充放电时散发出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外部空气中,稳定电池的使用环境,保障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温度检测模块了解电池工作时的温度,电池高温工作时及时检测维修,避免安全隐患,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位于电池的正上方,实时检测电池温度,检测结果更加精准,盖帽套设在内胆外表面时,三个滑块分别嵌设在三个滑轨的内部,避免组装过程中内胆发生位移,提高组装效率,盖帽与底板之间的缝隙,通过两个第二卡槽内部的第二密封圈填充,避免灰尘进入,为电池提供双重保障,两个弹簧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推动两个挡块压紧电池,避免使用过程中电池晃动,导致电池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捷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捷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4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