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加工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4135.2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6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逵志明;雷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普世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9/24 | 分类号: | B65H49/24;B65H5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齐兴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加工辅助装置,包括放线机构、驱动箱和加工箱,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板、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所述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的内部均设有多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曲杆和转轮,所述曲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均与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的内部铰接,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该线束加工辅助装置,利用将线束依次搭绕在多组缓冲件连接的搭线传动轮处,搭绕在搭线传动轮上的线束通过拉簧缓冲,实现线束在输送过程中保持紧绷状态,避免线束放线过程中,放线速度不一,导致线束脱线或乱线,提高了线束的加工效率,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加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
在线束生产加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多个单根线束进行排线作业,实现整体规律性连接,一般线束包括大量的线束单体,在输送过程中,可以会因为单根线束单体的松动,导致整体线束单体排列混乱,单根线束单体绕辊送线时,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需要进行收拢线体作业,一般的排列线束方式无法保证线束的排布平整,而且线束加工的过程中,有些加工步骤还是需要采用人工处理,为了提高效率,操作人员通常拿好几根线束进行处理,容易混淆,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加工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线束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会因为单根线束单体的松动,导致整体线束单体排列混乱,无法保证线束的排布平整,有些加工步骤还是需要采用人工处理,操作人员通常拿好几根线束进行处理,容易混淆,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线束加工辅助装置,包括放线机构、驱动箱和加工箱,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底板、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所述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的内部均设有多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曲杆和转轮,所述曲杆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均与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的内部铰接,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均与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轮与曲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处的转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辊,所述转辊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搭线传动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箱右侧的前部和第二缓冲箱右侧的后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缓冲箱和第二缓冲箱的卡槽之间处卡接有放线辊,所述放线辊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多组放线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右侧与放线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弹簧盒,所述弹簧盒内侧的底部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连接有轮架,所述轮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送线辊。
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送线辊,所述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的表面均开设有送线辊槽,所述第一送线辊与第二送线辊压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送线辊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驱动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通过传送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工箱的右侧与驱动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分线板,所述分线板处开设有多组分线槽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加工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普世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普世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4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