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婴儿床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12974.0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9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苗艳凤;余秀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7D7/01 | 分类号: | A47D7/01;A47D7/02;A47D1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赵丽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婴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产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架,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架,所述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空心柱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分离,使该婴儿床可作为座椅凳进行使用,同时,当第二矩形支架与第三矩形支架固定在一起时,通过第一护栏柱和第二护栏柱,对床垫上睡觉的婴儿进行防护,进而该婴儿床既能为婴儿提供一个睡觉的空间,又能当做座椅凳进行使用,从而使该婴儿床能适用于不同的生活场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背景技术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可以给婴儿一个单独、舒适的睡眠空间,但是当婴儿因长大而不再需要婴儿床时,那么婴儿床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并且,还占据家里有限的空间,进而人们通常会因为如何处理婴儿床而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可以给婴儿一个单独、舒适的睡眠空间,但是当婴儿因长大而不再需要婴儿床时,那么婴儿床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并且,还占据家里有限的空间,进而人们通常会因为如何处理婴儿床而烦恼,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架,所述第一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支架,所述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空心柱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第一空心柱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支架,所述第三矩形支架的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支架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支架,所述第四矩形支架位于第三矩形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支架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柱,所述第一矩形支架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柱,所述第三矩形支架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护栏柱,所述第三矩形支架的底部和第四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左右两侧均与支撑板的表面接触,所述床板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三护栏柱的表面接触,所述床板的表面与第三矩形支架的内壁接触,所述床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床垫,所述第一矩形支架的左右两侧和第二矩形支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贴合设置有U形柱,所述U形柱的表面贴合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卡块,所述第一矩形支架的底部和第二矩形支架的上表面均开设有L形槽,所述弹性金属片的表面和梯形卡块的表面均与L形槽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空心柱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护栏柱位于左右两个第一空心柱之间,所述第二护栏柱位于前后两个第一空心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心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空心柱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三护栏柱位于左右两个第二空心柱之间,所述支撑板位于前后两个第二空心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支架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U形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环形柱,所述环形柱的表面和床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环形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螺纹筒靠近支撑柱的一侧贴合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内壁与环形柱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二U形板的内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2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挂式被动窗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驱动轴与差速器连接的卡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