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压载水取样器的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2014.4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2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文嘉鹏;朱旭;田玉军;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海得科过滤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越洋航运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B01D29/58;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王政钧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压载水 取样 过滤 装置 | ||
用于压载水取样器的过滤装置,涉及压载水过滤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以及密封安装在底座上的储水筒,储水筒内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过滤50um以下级别微生物的筒形内滤网,筒形内滤网与储水筒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过滤10um以下级别微生物的筒形外滤网,筒形内滤网与筒形外滤网之间形成可供10~50um级别微生物进入的第一取样区,筒形外滤网与储水筒之间形成可供小于10um级别微生物进入的第二取样区,底座上还开设有连通筒形内滤网内部的压缩空气入口。本实用新型的取样过程更加方便,并能精准地过滤对应级别范围的微生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载水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压载水取样器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船舶压载水带来的生物入侵问题,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根据公约的规定,需对压载水进行处理以杀灭和去除压载水中的微生物。对于处理后的水质则需要通过从压载水主管路的取样口获取水样,然后在试验室对水样进行检测,以验证水样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和大小是否都满足公约要求,例如要求能取样到50微米级别以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更严格的一类标准则是要求取样到10微米级别以下的微生物。
由于现有的压载水取样装置中的过滤结构通常都是单层过滤设计,因此很难精确的保证对应级别范围的微生物被过滤下来,不仅如此,在压载水通入完毕并进行取样时,现有的方式通常都是将过滤装置内的滤网拆除下来然后将附着在滤网上的微生物冲洗下来并收集,这种取样过程较为麻烦,并且容易存在因操作失误而造成微生物损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载水取样器的过滤装置,其取样过程更加方便,并能精准地过滤对应级别范围的微生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压载水取样器的过滤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密封安装在底座上的储水筒,所述储水筒内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过滤50um以下级别微生物的筒形内滤网,所述筒形内滤网与储水筒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过滤10um以下级别微生物的筒形外滤网,所述筒形内滤网与筒形外滤网之间形成可供10~50um级别微生物进入的第一取样区,所述筒形外滤网与储水筒之间形成可供小于10um级别微生物进入的第二取样区,所述筒形内滤网安装在底座上且底座上开设有连通筒形内滤网内部的进水口,所述筒形外滤网安装在底座上且底座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取样区的第一取样口,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连通第二取样区的第二取样口和出水口,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连通筒形内滤网内部的压缩空气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筒形内滤网中设有一根多孔钢管,所述多孔钢管的底端安装在底座上且多孔钢管的底端管口连通所述压缩空气入口。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取样区还设有用于在取样完成后排出多余压载水的排水口。
优选地,所述储水筒的顶端还设有用于连通储水筒内部与外界大气的气阀。
更优选地,所述筒形内滤网与筒形外滤网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为40mm。
更优选地,所述储水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储水筒的高度为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该过滤装置连接到压载水取样的旁通管路中,可使压载水从进水口进入到筒形内滤网中,再通过筒形内滤网和筒形外滤网后从出水口排入压载水旁通管另一端从而回流到压载水主管路内,而压载水中的微生物可依次被筒形内滤网和筒形外滤网过滤,从而使得10~50um级别微生物可进入到第一取样区,而小于10um级别的微生物则可进入到第二取样区,同时将第一取样区和第二取样区的压载水排出并分别收集,即可精准地过滤并获得带有对应级别范围微生物的压载水了,除此之外,在取样前还可通过在压缩空气入口通入压缩空气来将各滤网上附着的微生物反向冲刷至落入水体中,从而无需再将滤网取出来进行微生物取样,而是直接排出相应取样区的水体即可获得带有对应级别微生物的压载水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压载水的取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海得科过滤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越洋航运技术开发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海得科过滤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越洋航运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2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钻孔灌注桩防偏装置
- 下一篇:压载水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