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型臭氧消毒传递窗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08368.1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8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沈菁;欧阳轶强;吴华;梁锦宁;莫钟香;梁宁;黄伟艳;蒙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兰宝佳园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E06B7/28;A61L2/20;A61L2/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黄南概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臭氧 消毒 传递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型臭氧消毒传递窗,属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电控箱和传递箱,所述的电控箱的顶部连接传递箱的底部;所述的传递箱内部中空,传递箱的前后侧分别设有开口,传递箱的开口安装有观察窗,所述的观察窗一端与开口的一侧铰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与传递箱活动连接;所述的传递箱内的设有若干层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臭氧替代传统紫外线的消毒方式,增加支撑装置使物件表面和底面同时能接触到臭氧,消毒速度快,并非传递箱内积满臭氧才能使臭氧有效接触到物件的底面,通过支撑筒顶部接触物件,有效减少物件的遮挡面积,增加物件与臭氧的接触面积,使臭氧消毒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型臭氧消毒传递窗。
背景技术
传递窗作为洁净室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非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的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最大限度的降低洁净区的污染。传递窗广泛应用于微细科技、生物实验室、制药厂、医院、食品加工业、LCD、电子厂等等一切需要空气净化的场所。当物品经过传递窗时,如果未彻底消毒其表面,将造成病原微生物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污染,起不到应有的降低污染的作用。
传统传递窗一般采用紫外线消毒灯的消毒方式,由于紫外线只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不具备穿透性,待消毒的物件底部无法被紫外线照射,导致消毒不充分,所以在传递窗的操作规程中通常要加入用消毒药水擦拭物品外表面的步骤。紫外线传递窗存在的主要缺陷:一是消毒效果差,在紫外灯不能直接照射的部位,消毒不全面,无法达到理想消毒效果;二是传递时间长,紫外线作用的起效时间比较久,通常需要15至30分钟才能达到消毒效果,在较为严格的使用环境,还需要延长消毒时间;三是有化学残留风险,紫外传递窗需要消毒剂配合使用,大部分化学消毒剂都存在化学残留污染。
研发一款消毒效果更好且消毒时间短、消毒全面的传递窗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臭氧消毒、消毒速度快、消毒全面的多层型臭氧消毒传递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型臭氧消毒传递窗,包括电控箱和传递箱,所述的电控箱的顶部连接传递箱的底部;所述的传递箱的两侧分别设有观察窗;所述的传递箱内的设有若干层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臭氧导气箱、U型支撑架和支撑筒;所述的U型支撑架的底部连接臭氧导气箱的顶部;所述的U型支撑架的U型底部均布通孔,所述的通孔连通臭氧导气箱的内部;所述的通孔的顶部连接支撑筒的底部;所述的支撑筒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放口;所述的臭氧导气箱的一侧设有臭氧进气接口;所述的电控箱的内部分别设有臭氧发生器和气泵;所述的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臭氧发生器的进气口;所述的传递箱内部的一侧设有导向管,所述的导向管的出气口延伸至传递箱内,并分别连接传递箱内的顶部和臭氧进气接口;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的出气口连接导向管的进气口。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电控箱的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的电控箱内设有分解管;所述的分解管的进风口延伸至传递箱内部的底端;所述的分解管的出风口朝向电控箱的排气口;所述的分解管安装有电加热器。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U型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滑轨,所述的传递箱内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的U型支撑架通过滑轨与传递箱内的两侧的滑移连接,所述的导向管的出气口通过软管分别连接臭氧进气接口。使用时,人员从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时,先打开非洁净区对应的观察窗,将物件放到U型支撑架的支撑筒上,并将U型支撑架推到靠近另一观察窗的一端,待消毒结束后,使用人员打开洁净区的观察窗,即可方便拿出物件,无需再伸手到靠近非洁净区一端去拿物件,结构简单 ,实用方便。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电控箱的排气口安装有抽风机。
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分解管呈U型,所述的电加热器设置在分解管的U型底部。增加抽烟受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兰宝佳园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兰宝佳园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08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联体内丝注塑三通接头
- 下一篇: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