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间桁架连接撑杆的减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08148.9 | 申请日: | 2021-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0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姚激;刘俊峰;黄昆;屈本宁;王惠民;郭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F16F15/067 |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 地址: | 65050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桁架 连接 撑杆 减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桁架连接撑杆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撑杆,第一连接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空气阻尼管,空气阻尼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将空气阻尼管内划分为弹簧安装腔及空气压缩腔,弹簧安装腔内设置有减震弹簧,空气阻尼管侧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活塞连接有穿出空气阻尼管的第二连接撑杆,第二连接撑杆的自由端连接有长度可调节的长度调节杆,第一连接撑杆的自由端及长度调节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转动连接环,每一转动连接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一转轴的一端均向外设置有螺栓,每一螺栓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在两个空间桁架之间,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不易弯曲或折断,减小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空间桁架连接撑杆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外现有光伏连接件之间没有合理的减震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间桁架连接撑杆的减震结构。现有的安装结构存在着以下缺陷和不足:1、当遇到大级别地震或风载时,可能会使光伏组件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2、其他实用方法耗用钢材量大,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有公告号为CN 210273900 U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悬索光伏电站的空间桁架连接件,其使用两个空间桁架和一个斜拉杆进行连接,已解决现有光伏的连接件不能使得钢索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所带来的问题。但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两空间桁架通过斜拉杆刚性连接,当遇到地震或风载时,光伏组件剧烈的晃动容易导致斜拉杆弯曲或折断,使临近的光伏组件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桁架连接撑杆的减震结构,用于连接在两个空间桁架之间,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不易弯曲或折断,临近的光伏组件不易发生碰撞,减小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空间桁架连接撑杆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撑杆,所述第一连接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空气阻尼管,所述空气阻尼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撑杆的一端开设有密封滑孔,所述空气阻尼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空气阻尼管内划分为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撑杆的弹簧安装腔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撑杆的空气压缩腔,所述弹簧安装腔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及所述空气阻尼管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空气阻尼管侧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弹簧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及与所述空气压缩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所述活塞连接有穿出所述密封滑孔且与之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撑杆,所述第二连接撑杆的自由端连接有长度可调节的长度调节杆,所述第一连接撑杆的自由端及所述长度调节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转动连接环,每一转动连接环均转动连接有截面近似呈工字型的转轴,每一转轴的一端均向外设置有螺栓,每一螺栓均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第一连接撑杆的自由端通过螺栓与一个空间桁架的下端连接,将长度调节杆与第一连接撑杆连接调整好长度后,将长度调节杆的自由端通过螺栓与第二个空间桁架的上端连接,完成安装;
遇到地震或风载时,光伏组件带动空间桁架来回晃动,使第一连接撑杆与第二连接撑杆之间来回挤压或拉伸,使活塞挤压或拉伸弹簧,并且过程中弹簧安装腔及空气压缩腔的空气不断的从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排出或吸入,空气的排出或吸入形成的阻尼可起到减震作用,并且可有效消除弹簧的回弹惯性,防止弹簧回弹惯性带来的振动损坏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撑杆的自由端连接有螺纹连接管,所述长度调节杆靠近所述螺纹连接管一端的外壁设置有与之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用于倾斜连接在两个空间桁架之间,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不易弯曲或折断,临近的光伏组件不易发生碰撞,减小安全隐患;
其二、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以通过长度调节杆进行调整,可满足不同间距的两个空间桁架之间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08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