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外饰塑料成型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97849.7 | 申请日: | 2021-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1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杨文进;刘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永利泰模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姚壮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外 塑料 成型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外饰塑料成型冷却装置,涉及汽车内外饰加工领域,针对现有的大多汽车内外饰冷却成型装置无法对成型使用的冷却液进行二次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撑腿,且所述箱体底端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箱体呈连通设置,且所述箱体一侧贯穿设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箱体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却箱。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该装置能够对汽车内外饰进行有效冷却成型,且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能够回收进行二次利用,在大大的提升了冷却成型的效果的同时还能提升冷却液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外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外饰塑料成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每个整车厂通常都由一个庞大的汽车内饰团队,来完成与内饰相关的大量工程工作。
现有的汽车内外饰塑料件生产加工时,需要将注塑原料注入模具内部,然后对其进行冷却成型,且大多冷却成型装置无法对成型使用的冷却液进行二次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内外饰塑料成型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内外饰塑料成型冷却装置,解决了大多汽车内外饰冷却成型装置无法对成型使用的冷却液进行二次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外饰塑料成型冷却装置,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撑腿,且所述箱体底端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箱体呈连通设置,且所述箱体一侧贯穿设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箱体一侧固定安装有冷却箱,且所述冷却箱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滑动装置,且所述滑动装置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固定安装有压槽,且所述固定槽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导管,所述导管贯穿固定槽设置,且所述导管上安装有电子阀门,所述固定槽一侧贯穿设有第二输送管,且所述第二输送管与传输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安装槽、往复丝杆、套环、限位架和驱动马达,且所述箱体圆周内壁开设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且所述驱动马达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且所述往复丝杆圆周侧壁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架,且多个所述限位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盖板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且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注塑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顶端固定安装有材料箱,且所述材料箱底端贯穿盖板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传输管另一侧贯穿连接有注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材料箱与压槽之间设有第一传输管,能够根据空腔内所需材料量进行输送注塑材料,无需人工进行操作,且在箱体内设有滑动装置,通过丝杆带动固定槽上下移动,便于操作人员取出模型,且在固定槽底端设有多个导管及电子阀门,能够及时将冷却液排出,且排出的冷却液由收集箱进行收集,进行回收二次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对汽车内外饰进行有效冷却成型,且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能够回收进行二次利用,在大大的提升了冷却成型的效果的同时还能提升冷却液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永利泰模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永利泰模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978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