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皮肤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82803.8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8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高西;赵恒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皮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皮肤给药装置,包括手柄部、皮肤点刺针组件和点刺针固定座,所述手柄部的前端固定设置有U型的座架,所述座架的两端相对的内侧面上各设置有一个插孔,所述点刺针固定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插头,点刺针固定座两侧的圆柱形插头分别插入到座架两端的插孔中,使得点刺针固定座与座架之间可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皮肤给药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自动调整穿刺时的垂直角度,从而显著提高穿刺和给药效果,同时由于针板设计成可拆卸式连接,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并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属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皮肤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微针技术自1998年发展以来,从最初的由硅、金属、陶瓷等固体微晶片制成的实心微针,发展演变为包衣微针、中空微针以及由生物可溶性材料制成的可溶性微针。山硅、陶瓷、金属或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通过制成贴片、滚轮、笔式等各种形态,用于刺穿皮肤表皮层,其直径30-80μm,针长数百到数千微米不等,针体形态各异。经皮给药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水溶性药物、蛋白质药物、多肽药物、疫苗及基因药物等。目前常用的微针皮肤给药装置一般包括手持部和安装在手持部端部的皮肤点刺针,手持部内部设置有驱动皮肤点刺针工作的驱动装置。现有微针皮肤给药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手持部端部与皮肤点刺针外壳之间刚性连接,使用时,需要手柄与点刺针针片与针刺部位表面保持垂直,一般地通过人手持和肉眼观察很难完全保持垂直,使得针片对给药部位的穿刺作用力不均匀,导致皮肤有些部位被穿刺,有些部位因力度不够无法完成穿刺,进而使得给药效果不佳;2)皮肤点刺针一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后针片连同针体都作废了,而一个皮肤点刺针组件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同时使用后皮肤点刺针组件全部报废也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皮肤给药装置,该皮肤给药装置在使用时可以自动调整穿刺角度,使针板与皮肤表面能保持垂直,从而显著提高穿刺和给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皮肤给药装置,包括手柄部、皮肤点刺针组件和点刺针固定座,所述手柄部的前端固定设置有U型的座架,所述座架的两端相对的内侧面上各设置有一个插孔,所述点刺针固定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插头,点刺针固定座两侧的圆柱形插头分别插入到座架两端的插孔中,使得点刺针固定座与座架之间可转动配合;所述皮肤点刺针组件包括圆筒形外壳、活塞、针板,所述活塞同轴设置在圆筒形外壳的内部且与圆筒形外壳轴向滑动配合,所述针板可拆卸式地设置在活塞的一端,活塞的另一端与圆筒形外壳的末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点刺针固定座中部设置有肓孔,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圆筒形外壳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筒形外壳的外螺纹处可旋入到点刺针固定座的螺纹孔中固定;所述盲孔底部设置有滑块以及驱动所述滑块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活塞与滑块之间插接配合,所述活塞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保持与滑块的插接状态,活塞可随滑块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手柄部的尾端设置有电源,手柄部内侧还安装有电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侧壁上开设有波浪形滑槽的套筒,所述套筒同轴设置在盲孔的底部,套筒与盲孔之间转动配合,所述套筒与电机之间通过传动软轴传动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套筒中,所述滑块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外圆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插杆,所述插杆对称地插入到套筒的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点刺针固定座呈喇叭口状,所述盲孔位于喇叭口处的内侧中部。
进一步,所述点刺针固定座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点刺针固定座喇叭口处的外侧端面上贴有柔性材料。
进一步,所述活塞的端部设置有T型卡槽,所述针板的背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应的T型台阶,通过所述T型台阶与T型卡槽的卡接配合将针板固定在活塞的端面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82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