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及上料切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79865.3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51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沈周;陆铜华;毕海明;李榕;杨兴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C1/00;B27C1/12;B27C1/14;B27G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何俊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竹筒 连续 切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加工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及上料切削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盘本体(1000)、设于所述转盘本体圆周面上的环形轨道(1001);转盘本体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且围绕转盘本体中心分布的切削室(1002)。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及装置可实现连续上料和切削,大幅提高了竹材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和生产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及上料切削装置。
背景技术
竹材在中国具有较为久远的加工历史,而以竹材刨片为原料生产板材则是在近年来才有相关报道。由于竹子有不同的直径、长短,因此需要将先竹筒切削为具有统一尺寸的刨片才有利于后续的加工生产。然而由于竹材刨片板材尚属于新兴产品,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用于竹筒刨切机的连续上料的装置,目前通常是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有如下缺点:
(1)人工操作效率非常低,没有实现机器自动化;
(2)人工放料,放料角度随机性大,容易造成卡料;
(3)人工放料工人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2010575934.3公开了一种刨花加工装置,包括旋转料仓、压料仓、刀具、压料装置、加工台、加工台支撑座;所述压料装置用于在物料的加工过程中对压料仓中物料施加压力;加工台开设有加工口,压料仓设置在加工台上并且与加工口连通,刀具设置在加工台下面;旋转料仓通过与压料仓的对接使得物料进入压料仓。但是该装置仍然无法实现在切削的同时进行连续上料。
为此,为了提高竹材加工的自动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保障生产安全,亟需开发出一款专用于竹筒刨切机的连续上料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及上料切削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可实现连续上料和切削,大幅提高了竹材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和生产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盘装置,包括:
上料切削盘;所述上料切削盘包括水平设置的转盘本体、设于所述转盘本体圆周面上的环形轨道;转盘本体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且围绕转盘本体中心分布的切削室;
驱动所述上料切削盘旋转的回转动力机构;所述回转动力机构通过与所述环形轨道的配合实现驱动;
用于对所述切削室内的竹筒进行下压的下压机构;
设于上料切削盘下方的刨切机构。
本实用新型回转式竹筒连续上料切削装置的大致工作原理为:切段后的竹筒经配套的定向输送机构输送至上料切削盘的切削室。当竹筒放满后,上料切削盘由回转动力机构驱动,转动一定角度,使得下压机构刚好对准切削室。下压机构进行下压,并启动刨切机构,切削室内的竹筒受压后受到刨切机构的切削成为细长的刨片,由刨切机构的出料处出料。切削后下压机构抬升,上料切削盘再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切削后空置的切削室对准定向输送机构的出料口进行上料,而于此同时相邻的切削室已在上一程序中装满竹筒,并在此次转动后对准下压机构,以此重复循环。
本实用新型将上料切削盘设计成可绕中心转动的圆盘结构,相邻两个切削室,一个进行自动上料,一个进行竹片刨切,全程无需人工操作,从而实现一边上料一边切削,连续不间断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切削室呈圆环状均匀等距围绕转盘本体中心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切削室的数量为偶数。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动力机构包括机架和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设有齿轮;所述环形轨道的圆周面为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9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