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慢应变拉伸测试的试验介质加载装置及慢应变拉伸测试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78912.2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74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度宝;吴祥锋;沈剑;李成涛;方可伟;罗坤杰;王力;牛绍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8;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 拉伸 测试 试验 介质 加载 装置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应变拉伸测试的试验介质加载装置,包括水浴槽和设置在所述水浴槽内的介质槽,所述水浴槽包括底板、侧板以及封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底板对应所述介质槽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封盖对应所述介质槽开设有出气孔。本申请的慢应变拉伸测试的试验介质加载装置,通过在水浴槽中设置介质槽,将介质与水浴分开,并单独设置进气孔和出气孔,一方面可以通过通入惰性气体而去除溶液中的氧气,使实验环境保持无氧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气体调节介质槽内的压力,使介质槽内保持低压状态;从而准确的为金属试样慢应变拉伸试验提供稳定的实验环境,为研究不同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评价提供了设备基础。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慢应变拉伸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慢应变拉伸测试的试验介质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是一种以恒定不变的相当缓慢的应变速度通过试验机把载荷施加到试件以强化应变状态来加速SCC过程发生和发展的试验方法。这种方法对应力腐蚀开裂有较高的灵敏性,可定量地判断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大小,多被用于研究试样在不同温度、电极电位和溶液pH值等条件对应力腐蚀过程的影响。多数高温慢应变速率试验机配置有高温高压实验釜,而对于用于室温或低温、低压状态慢应变速率试验的设备并未配置相应的环境介质容器,从而为评价金属材料在室温或低温、低压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材料慢应变拉伸测试的试验介质加载装置,能够实现在室温或低温、低压介质中进行金属材料慢应变拉伸测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慢应变拉伸测试的试验介质加载装置,包括水浴槽和设置在所述水浴槽内的介质槽,所述水浴槽包括底板、侧板以及封盖,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底板对应所述介质槽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封盖对应所述介质槽开设有出气孔。
通过在水浴槽中设置介质槽,将介质与水浴分开,并单独设置进气孔和出气孔,一方面可以通过通入惰性气体而去除溶液中的氧气,使实验环境保持无氧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气体调节介质槽内的压力,使介质槽内保持低压状态。本申请中的低压仍然是微正压,而并不是负压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封盖上对应所述侧板外周设置的第一密封环和对应所述介质槽外周设置的第二密封环,进而保证和水浴槽和介质槽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介质槽的上端之间螺纹连接,密封试验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封盖与侧板的顶部以及介质槽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介质槽的侧壁为曲面设置,加大受热面积,提高了加热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上固定销和下固定销,所述上固定销和下固定销用于固定试样的端部。上固定销和下固定销上均设置有固定销孔,通过销孔与试验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底板上具有向下延伸的螺孔,所述下固定销通过所述螺孔连接在所述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试样贯穿所述封盖、介质槽和底板,所述封盖和底板上具有供所述试样贯穿的试样孔,所述试样孔内设置有密封塞,所述试样贯穿所述密封塞。即试样的试验段位于介质槽内,与介质相接触,并通过设置密封塞进行密封,防止介质泄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贯穿所述封盖并延伸至介质槽内的热电偶。通过热电偶与恒温循环系统相连接,进而控制水浴槽内的温度和试验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8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