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植骨颗粒推送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74147.7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8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万趸;蒋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骨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王莹莹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腰椎 椎体间 融合 手术 椎间植骨 颗粒 推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植骨颗粒推送器,包括外筒和推送杆,所述外筒为筒状,用于将骨颗粒放进外筒内部;所述推送杆与外筒相匹配,用于将外筒内部的骨颗粒推送出来。其有益效果是:实现将骨颗粒放进该推送器,然后快速将骨颗粒填充到椎间的空隙中,实现快速回填,操作方便、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植骨颗粒推送器。
背景技术
脊椎进行治疗后,脊椎锥间由于手术后,出现的空隙,需要采用骨颗粒进行回填,而目前对骨颗粒回填时,采用的是镊子将骨颗粒一点一点夹持于脊椎锥间空隙中进行回填,这个过程中操作繁琐,效率低,作用人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对椎间空隙回填,采用镊子将骨颗粒一点一点夹持于脊椎锥间空隙中进行回填,这个过程中操作繁琐,效率低,作用人员劳动强度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植骨颗粒推送器,实现将骨颗粒戳进该推送器,然后快速将骨颗粒填充到椎间的空隙中,实现快速回填,操作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植骨颗粒推送器,包括外筒和推送杆,所述外筒为筒状,用于将骨颗粒戳进外筒内部;所述推送杆与外筒相匹配,用于将外筒内部的骨颗粒推送出来。
采用以上结构设计,利用外筒将骨颗粒戳进外筒内部,然后采用推送杆将外筒内部的骨颗粒推送到椎间的空隙中,实现对空隙的填充。此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将外筒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便于观察骨颗粒戳进外筒中的量的多少。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进口端的内口为内锥形筒口,所述内锥形筒口的小端直径部位于内侧,便于将骨颗粒戳进外筒内部。
将外筒的进口端采用内锥形筒口设计,利用锥形的外大内小的特性,更加便于将骨颗粒戳进到外筒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周侧面设有刻度标志线,所述刻度标志线用于标志戳进外筒内部的骨颗粒的体积。
通过在外筒周侧面增加设置刻度标志线,便于对戳进外筒内部的骨颗粒的容量进行观察,以便控制戳进的骨颗粒的量的多少。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杆包括推杆部和设置于推杆部端部的手柄;所述推杆部与外筒的内径相匹配。
通过将推送杆设计为以上结构,利用推杆部进行推送,手柄便于作业人员握持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内径为8~10mm,外筒壁厚为1~2mm;所述推送杆的推杆部直径小于外筒的内径1~2mm。
采用以上设计,将外筒的内径尺寸设计在以上范围,便于将外筒的内锥形筒口送至脊椎锥间处,同时便于将戳进外筒内部的骨颗粒最大程度的使其滞留在外筒的内部,而不自由落出来。
同时,可以对外筒的内壁增加摩擦力,将内壁的粗糙度加大,如将外筒内壁的粗糙度RMS控制在大6.4或12.5,甚至可以在外筒内壁面粘贴粗糙度较大的橡胶层等。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部的推送端为平底端。
将推杆部的推送端采用平底端进一步提高便于对外筒内的骨颗粒进行推送。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杆还包括头套,所述头套为柔性头套,嵌套于推杆部的平底端上。
在推杆部的平底端增加柔性的头套,使得推送杆的推送端头具有较好的柔软性,便于贴合于外筒的内壁,进行对外筒内部的骨颗粒进行推送。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内锥形筒口的外端口为弧形倒圆角;内锥形筒口与外筒圆形内壁相接处为弧形过渡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未经四川省骨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4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寰椎侧块螺钉导向器
- 下一篇:一种超低氮水冷全预混燃气真空热水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