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胃潴留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74130.1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6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璐;巨文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273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潴留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潴留监测装置,包括胶囊内窥镜、胃溶囊壳和气囊,胃溶囊壳设置在胶囊内窥镜的表面,气囊设置于所述胃溶囊壳内,并与设置在胶囊内窥镜内部的储气腔连通。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胃部后,设置的胃溶囊壳能够快速被胃液溶解,从而释放出包裹的气囊,存储在储气腔中的压缩气体就可以进入气囊中使气囊膨胀,整个胶囊内窥镜就可以漂浮在胃液上,从而使胶囊内窥镜长时间滞留在胃部,以实时拍摄胃内容物的图像传送给监控终端进行显示,如此,医护人员可以长时间实时监测胃内容物情况,及时准确地诊断胃部的胃潴留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上消化道的用目视或照相检查人体的腔或管的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潴留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胃潴留又称胃排空延迟,是指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胃潴留风险,如重症、手术、创伤、意识障碍等,对于这类高风险人群需实时监测胃内容物以预防胃肠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胃潴留一般是通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频繁体格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及置入胃管反复抽吸胃内容物等方式进行判断,这些监测方法操作过程复杂,而且不能实时监测胃内情况,从而无法及时和准确判断胃潴留,有错失处理时机,导致患者呕吐、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可以长时间实时监测胃内容物情况的技术,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诊断胃部的胃潴留情况,同时可缩短护理时间、提高护理效率和降低医疗资源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胃潴留监测装置,可以长时间实时监测胃内容物情况,以便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诊断胃部的胃潴留情况。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胃潴留监测装置,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
胶囊内窥镜,设置有储气腔,储气腔内存储有压缩气体;
胃溶囊壳,固定在所述胶囊内窥镜上;
气囊,设置于所述胃溶囊壳内,且与所述储气腔连通,由可降解生物膜制成。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缩气体为氮气。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气腔设置于胶囊内窥镜的一端,所述胶囊内窥镜的摄像头设置于胶囊内窥镜的另一端。
结合第三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胃溶囊壳与储气腔位于同一端。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气腔经单向阀连通气囊。
结合第一至五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降解生物膜由胃溶型材料制成。
结合第一至五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气囊上设置有排气孔,该排气孔处设置有密封薄膜,该密封薄膜由胃溶型材料制成,所述可降解生物膜由肠溶型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胃潴留监测装置,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胃部后,设置的胃溶囊壳能够快速被胃液溶解,从而释放出包裹的气囊,存储在储气腔中的压缩气体就可以进入气囊中使气囊膨胀,整个胶囊内窥镜就可以漂浮在胃液上,从而使胶囊内窥镜长时间滞留在尾部,以实时拍摄胃内容物的图像传送给监控终端进行显示,如此,医护人员可以长时间实时监测胃内容物情况,及时准确地诊断胃部的胃潴留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胃潴留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膨胀后胶囊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4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计量器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向调节效果的LED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