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解锁安全带锁扣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72998.8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2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B11/26 | 分类号: | A44B11/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张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解锁 安全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解锁安全带锁扣,该锁扣包括壳体,壳体内活动安装有解锁按钮,壳体内还设有自解锁机构,该自解锁机构包括驱动器和语音识别器,该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解锁按钮相连以使解锁按钮实施解锁动作;驱动器和语音识别器均与主控制板电连接,语音识别器用于获取语音解锁指令并产生控制信号,主控制板用于接收该控制信号并向驱动器发出控制命令。本实用新型中,手动解锁和自动解锁都是通过向解锁按钮施加压力而实现的,则在赋予安全带锁扣自解锁功能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安全带锁扣结构、缩小了安全带锁扣的体积;壳体内直接设置了语音识别器和主控制板,使得安全带锁扣与车身保持相对独立,适用范围更广泛,智能化程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带锁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解锁安全带锁扣。
背景技术
安全带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中,其用是将乘坐人员身体固定在座位上,以免乘坐人员在遭受意外时因身体脱离座位而受伤。在常规的安全带使用场景中,需要乘坐人员手动解锁安全带锁扣,才能解除安全带的束缚。但在发生事故时,乘坐人员因遭受压迫、重创等情况时,无法手动解锁安全带锁扣,这就为乘坐人员逃离事故车辆造成了阻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15724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带锁扣,该安全带锁扣包括开设有滚槽的基座,以及通过所述滚槽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滚柱,所述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全带锁扣解锁时所述滚柱的运动轨迹相同;所述安全带锁扣还包括自动解锁器、连杆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滚柱抵触,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自动解锁器连接,所述自动解锁器用于与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车身控制器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事故,车体已无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车身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解锁器推动所述连杆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支架旋转推动所述滚柱在所述滚槽中移动。
上述安全带锁扣的不足之处在于:(1)安全带锁扣内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解锁机构,手动解锁时通过解锁按钮推动滚柱,而自动解锁时需要通过自解锁器和连杆带动连接支架翻转而推动滚柱,使得安全带锁扣内部结构复杂、增大了安全带锁扣的体积;(2)自解锁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3)自解锁器需要与车身控制器相连,通过车辆的内部检测系统对车辆是否故障进行判断后再实施自解锁动作,智能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解锁安全带锁扣,该自解锁安全带锁止扣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作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解锁安全带锁扣,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活动安装有解锁按钮,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自解锁机构,该自解锁机构包括驱动器和语音识别器,该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解锁按钮相连以使解锁按钮实施解锁动作;所述的驱动器和语音识别器均与主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的语音识别器用于获取语音解锁指令并产生控制信号,所述的主控制板用于接收该控制信号并向驱动器发出控制命令。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锁扣,在需要解锁时,可以采用两种解锁方式:一、手动按压解锁按钮以使解锁按钮实施解锁动作,此为常规方式;二、发出语音命令,如“解开安全带”,语音识别器对该语音命令进行识别,待从中获取语音解锁指令后即产生控制信号发送给主控制板,主控制板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即向驱动器(可以是周向驱动器,也可以是直线驱动器)发出控制命令,启动驱动器,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即向解锁按钮施加压力,驱使解锁按钮实施解锁动作,此为自动解锁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手动解锁和自动解锁都是通过向解锁按钮施加压力而实现的,则在赋予安全带锁扣自解锁功能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安全带锁扣结构、缩小了安全带锁扣的体积。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锁扣中直接设置了语音识别器和主控制板,使得安全带锁扣与车身保持相对独立,则很多本身不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车辆也能够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锁扣,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智能化程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29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挡板式蛇形换热管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打孔器夹持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