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油信息化的现场信息采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70116.4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6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何雅麒;姜易龙;郑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雅麒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采油 信息化 现场 信息 采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采油信息化的现场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支撑组件和采集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焊接有采集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包括电机、控制器、环形壳体、轴承、扫描器、环形通孔、红外传感器、齿轮、啮齿、环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传感器对石油管道进行检测,当检测不到石油管道时,就说明前一段石油管道已经完成下井工作,从而就会有一段新的管道进行下井工作,此时,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内部,然后通过控制器将电机开启,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可以带动扫描器进行转动,在新管道经过弧形壳体的内部时,对新管道外侧的标签进行扫描,从而得到这根石油管道的信息,本装置省去了人工扫描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信息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采油信息化的现场信息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石油开采领域也越来越信息化,从而导致现在出现了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石油管道,这种管道在进行下井工作前,通过扫描器对管道外侧的RFID标签进行扫描,从而就可以得到这根石油管道的具体信息。
但现在通常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拿扫描器对管道进行扫描,这种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导致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降低,还有一种固定式的扫描方式,但由于每次石油管道下井时标签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很多管道扫描失败的情况出现。
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采油信息化的现场信息采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用于采油信息化的现场信息采集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采油信息化的现场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支撑组件和采集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焊接有采集组件;
所述采集组件包括电机、控制器、环形壳体、轴承、扫描器、环形通孔、红外传感器、齿轮、啮齿、环形板、T型限位槽和T型限位板;
所述环形壳体的内部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侧壁均匀的一体成型有啮齿,所述环形板的内侧壁对称安装有两个扫描器,所述环形壳体的内侧开设有环形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壳体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环形壳体的下表面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环形壳体的内部顶壁;通过以上设置,更加方便带动弧形板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侧壁焊接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啮齿与环形板啮合连接;通过以上设置,齿轮的转动可以带动弧形板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壳体的下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以上设置,更加方便的控制电机的开启与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壳体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对石油管道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壳体的内部底壁对称焊接有四个T型限位板,所述环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的T型限位槽,四个所述T型限位板滑动连接于T型限位槽的内部;通过以上设置,对弧形板的位置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圆形通孔和支撑柱;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焊接于环形壳体的下表面;通过以上设置,用于支撑本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通过以上设置,便于石油管道完成下井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雅麒,未经何雅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0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